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大嫂的煤渣
  □寿县楚仁君
  那次回老家,发现在大哥家的墙角里,堆放着很多用过的蜂窝煤渣。这些煤渣,被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足有半人来高,很是显眼。
  我问大哥:“放这些煤渣干什么用的?”大哥鼻子里哼了一下,说:“你大嫂收的,像捡个宝贝样,瞎作弄。”语气里,明显带着一些不屑和不满。
  大嫂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得了空儿,我又老话重提,问她到底做啥用。大嫂习惯性地嘿嘿一笑,说:“没啥大用,就是舍不得扔掉……”
  “既然没用,那还留着干嘛,扔掉算了,还能腾出一块地方来。”我说。大嫂又嘿嘿一笑:“话是这么说,这些城里用不上的煤渣,在农村说不定还有用。”
  “有啥用?”我追问道。大嫂撩起围裙,擦了一下手说:“栽花,种树,垫路,盖鸡粪,都行。你忘了,以前在老圩子里住的时候,家家都用这煤渣铺路。”
  大嫂的话,勾起了我的思绪。是的,几十年前,我还在农村居住时,村里曾经有一条用煤渣铺成的小路。那时,在穷乡僻壤里,能有这样的路,已经相当不错了。
  记得,当年的村庄里,完全是一个泥土构成的世界,除了泥土还是泥土,村子里找不到一块砖头、瓦块之类的硬东西。土房泥屋,永远是村庄的主色调。
  晴天一地灰,雨天一脚泥。一到下雨天气,村子里到处是一片烂泥,出门就得和稀泥,弄得大人、小孩浑身上下泥渍斑斑,跟个泥人似的。
  后来,村里有人开始用煤做饭。烧过的煤饼渣都派上了大用场,拿来铺路。先从自家门前铺起,一点一点向前延伸,最后,把每家每户都连在了一起。
  煤渣路只有一尺来宽,像一条小蛇一样穿街过巷,蜿蜒曲折,走在上面嘎吱作响,村里人再也不用和稀泥了。我和小伙伴们走在煤渣小路上,像过年一样开心快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庄整体搬迁到公路边,家家都住上了楼房、砖瓦房,门前屋后的道路都修成了石渣路、水泥路,以前的煤渣路再也看不到了。
  老圩子里都已复垦,变成肥沃的良田。那条曾经的煤渣小路,时常让我想起,心中总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就像朱自清所说:“有一条狭窄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便发出一种摩擦的噪音,给我多少清新的趣味。”
  煤渣路成了我心中永恒的记忆,也成了大嫂念念不忘的回想。这几年,大哥家的日子早已今非昔比。就拿做饭来说吧,他们家在村子里最早用上了电饭煲、液化气,但大嫂一直还保留着烧蜂窝煤的习惯。
  逢年过节,我们在外工作的几个兄弟,还有天南地北的侄儿侄女们,老老少少几十口人,都一起回到大哥家团聚,大嫂就摆开两三个煤炉,烧水、炖菜、烀腊物、熬稀饭,忙得像陀螺一样。
  大嫂延续多年的烧煤习惯还好理解,可她喜欢收藏煤渣的爱好,却让大哥和我们兄弟几个很是纳闷。大嫂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怎么就舍不得扔掉这毫无价值的煤渣呢?
  偶一抬头,忽然瞥见大嫂斑白的头发和沧桑的脸庞,我突然明白了:大嫂收藏煤渣的这一爱好,除了说明她的节俭之外,似乎也在表明她的另一种怀旧方式。
  大嫂爱好的这些煤渣,其实是对曾经苦难经历的一种珍藏,也是对逝去时光的一个念想,更是对新生活的一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