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做好“双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学生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问题一抓到底直至解决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双减”直面教育问题
推进“双减”工作,只有真正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顽瘴痼疾,才能达到“双让”目标,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消除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让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学业负担过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目前,一些学校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一些培训机构设置大量高难度、高强度的作业,编制种类繁多的教辅用书强制学生练习,这些作业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遏制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增加了学生身心压力,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消极厌学、自卑抑郁等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校外培训乱象破坏教育生态。由于升学压力加剧,学生参加校外各类辅导班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一份调查数据显示,1~3年级学生上课外辅导班的占63.3%、4~6年级85%、初中生73%、高中生60%。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开展“狂轰滥炸”式营销,大肆贩卖教育焦虑,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生态,裹挟了学生和家长。
“双减”背后是“双增”
“双减”的背后是“双增”,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课后服务、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加大努力,系统推进,体现教育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性、普惠性。
增加教育公益服务。近年来,国家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普惠园及公办中小学,让人民群众“能上学”“上好学”。坚决遏制民办教育学校或校外培训机构过度逐利行为,严禁教育资产资本化运作。
增加课后教育服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校园,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合肥学校普遍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免费给学生课后辅导。暑期,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合肥市等城市还开展了“暑托班”试点,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双减”谨防三种风险
“双减”这一重大政策重磅落地,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真正落实落地任重道远,尤需谨防三类风险。
一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打“擦边球”的风险。“双减”必将对校外培训机构带来较大冲击,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加快转型、及早应对、规避风险。如果不认真执行“双减”有关工作要求,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新瓶装旧酒”,打着素质教育的名义包装课程,用套路应付监管,把补课转入地下,将会面临严肃惩处、甚至摘牌的风险。
二是一些家长不认可的风险。“双减”最重要的目的是防止教育过度“内卷”,让孩子能够轻松快乐学习。然而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可能会与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或在职教师共谋,将公开补课转为“隐蔽补课”,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不但没有减少,还有可能增加。
三是部分教师违规补课的风险。一旦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被禁止,一些在职教师可能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有偿补课。这些“私人订制式”有偿补课无统一定价标准、无统一质量要求,会导致补课行为乱象丛生、纠纷不断。教师违规补课屡屡发生,一方面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教师日常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提高师德修养、自觉拒绝参与有偿补课。
落实“双减”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作为,坚决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造良好教育生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天空。合肥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石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