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火柴往事
  □芜湖刘文革
  前些天,在街上一十字路口等红灯,见一中年妇女手上拿着许多盒火柴,赠给路过此地的骑车人。她看到我,也赠给我一盒,我欣然接受。火柴盒上打有广告,图文并茂。我拿在手上,不由自主回忆起了关于火柴的陈年往事。
  火柴,在那个物质缺乏年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每个家庭都少不了它。
  一次,隔壁邻居李奶奶因为年纪大了,早晨起来引火起煤炉,一下忘了把放在炉子边沿上的火柴拿下来。煤炉起着时温度高,引燃火柴,一盒火柴,瞬间燃烧殆尽。李奶奶当时后悔,心疼自己一时疏忽,一盒火柴就这样没了,难过了很久。
  那个年月,家家都不富裕,我家也不例外。父母养育我们姐弟六人,挺不容易。所以,几乎每天晚上,一家人吃过饭,谁都不准偷懒,必须围坐在一张大方桌子旁,糊火柴盒子,挣点钱贴补家用,改善伙食。
  其实,糊火柴盒子很简单,只要事先把面粉加水搅拌均匀,在煤球炉子上烧开煮黏稠了,就行。做时,把机器裁剪压制成形的火柴盒原材料半成品,按照样品工序,一个个黏连在一起,一个火柴盒子就算糊成功了。做好的火柴盒子,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晒,因为晒过的火柴盒子会变形,这样火柴厂的工人,装起火柴来既不方便,又不美观,更会影响销售。所以,只有把它们统统放在通风阴凉处,自然晾干。一个月下来,糊上一批火柴盒子,也能挣上不少的钱。于是,父母为了奖励我们,就在街上的烟酒商店买上一斤黑糖果,给我们姐弟六人吃。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糊火柴盒子的干劲更足了。
  当年家家都存有三五包火柴,备在家里以便日常生活所用。每年过了梅雨季节,家家都爱把受了潮的火柴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晾晒,以防用时擦不着。细心的邻居会在一个小时内,把火柴收回家中;而一些粗心的邻居,忘了火柴是易燃物品,在太阳底下晒的时间久了,会受热引起自燃。所以,有的家庭的大人,眼睁睁看着一盒盒火柴受热燃烧没了。
  我还确切记得,当年有一位邻居大哥哥,因为他家底子殷实,火柴对于他们家庭来说,用多用少一个样。因此,这位大哥哥平时在家没事的时候,喜欢把一根根火柴从盒里面取出,竖起,放在擦燃条面上,摁紧,弯起食指,像弹附着在皮肤上的小虫子一样,把火柴弹燃着了飞出去,到处乱窜……一次不小心,火柴引燃了邻居胡大妈家堆放在门前的柴火,引发大火,差一点把胡大妈家的房子也给烧着了。幸亏当时邻居们看到,纷纷从家里拎来一桶桶的清水,浇灭了柴火堆上的大火,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用不上火柴了,早就用上方便的打火机了,火柴,这个历史产物,已经退役多年。但是,这二十多年来,我去过国内的多个城市和乡村旅游,无论走到那里,我总能在宾馆房间的桌子上,见到各式各样的色彩斑斓的火柴。它们已经被人弃之不用,只是用来作为一种介绍宾馆和当地的一些旅游景点的纪念品,馈赠给来此住宿的旅客们。而我,忘不了火柴,每想到它,就泛起一种苦涩或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