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村庄的倒影
  □桐城疏泽民
  打开手机拍摄功能,不经意发现,镜头里的村庄,竟然这么美,美得如一幅鲜活的山水画。
  放下手机,仔细打量眼前的村庄。我看到塘埂上青翠的芭茅随风摇曳,水塘里倒映的楼房如仙似幻,塘角的莲荷举红摇翠,掩映在樟树丛中的白墙红瓦绿玻璃朦胧如诗。我还看见岸边游泳的白鹅“红掌拨青波”,岸上的紫薇绽开粉红的笑脸,电线上叽叽喳喳的鸟儿给村庄缀上音符……水平面是一块镜子,将蓝天白云,村舍绿树,远山近草,全部倒映在水里,如一座海市蜃楼。
  再次聚焦镜头。镜头里的村庄静默,和美,温暖而亲切,不由连续按下拍摄键。
  我喜欢镜头里的村庄,尤其喜欢村庄的倒影。二十年前,我用一部傻瓜相机,记录了故乡的村庄和村庄的倒影。后来每一次回乡,我都用相机,用手机,定格村庄的倒影,将它存放在我的笔记本电脑相册里。翻看照片,便看见了村庄的历史。
  早些年,回村的路是砂石路,走在上面,嘎嘎作响。由于拖拉机轮胎碾轧,路中间形成长有杂草的矮垄,雨天,沿着矮垄行走,可以避免沾泥。庄子里也有二层小楼,没有装修,裸露的红砖呈现一派禇红,如庄稼汉古铜色的皮肤。庄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水草疯长,覆盖了大半边塘面。有塑料袋随风飘到塘中水草里,如垂死的鱼,格外显眼。这样的村庄,映在水塘里全是模糊的倒影,不拍也罢。
  池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村庄的变迁。
  现在,我回到久别的村庄,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沿着连通每家每户的水泥路走一走,便会感受到时代气息。别墅式楼房,外墙全部粉刷一新,大片空白任由泼墨挥洒,这些外墙就成了文化墙、宣传墙,端庄大方。墙上题有绿色美术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一棵棵葱郁的树苗,映得心里绿油油的。除了美术字,墙上还有村规民约、政策公告以及非遗展示,绘描的松竹菊梅兰荷等植物图案栩栩如生。有一户农家平房十几米的外墙上,涂绘了含有翠竹、松鹤、秋菊、枫叶的巨幅组图,红瓦屋顶上冒出的缕缕炊烟,让这幅壁画立即灵动、鲜活起来,犹如古老的乡村童谣。村庄的一切都是美的,壁画式墙绘,乳白色木栅栏,崭新的健身器材,挺拔的高树,如茵的草坪,怒放的菊花,乃至安详凫水的白鸭,都是那样美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美,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而更美的,还是村庄的倒影。
  池塘经过清理,水质清澈,游鱼潜底。池塘四周砌了石墙围坝,岸边栽植了紫微、垂柳、夹竹桃等花木,变成一座小花园。站在塘埂上,掏出手机,随便朝哪个方向,都能拍到村庄的倒影。白墙红瓦,炊烟袅袅,绿树红花,垂柳依依,蓝天白云,飞鸟滑翔,乃至小花园里游人红扑扑的笑脸,全都倒映在水里。水面是对称轴,水上与水下,真实与虚幻,就这样同步直播,恰如天上人间。
  忽然喜欢上了村庄,尤喜村庄的倒影。每次下乡,我都要拍摄。
  水是村庄的灵魂,有水的村庄便有了灵气,有水的村庄便是活的。随意走进任何一座村庄,总能看到水,以池塘、河流乃至水库的方式呈现。有了水,便有了倒影,有了倒影,镜头内外处处都是一派山清水秀、和谐静美、蒸蒸日上的景象。不同的季节,村庄呈现不同的风景,有春华,有秋实,有绵雨如丝,有薄雾朦胧,有迷人的花香谷香。我将它们一一摄进手机,带回家慢慢品尝。
  回望那些拍摄过的村庄,我发现全离不开人的影子。是的,水润的村庄有灵气,而有人居住的村庄,才有人气,才是真正活着的村庄。水润村庄美如画,人在画中犹回家。而现在,我就站在村庄的巨幅画廊里,站成村庄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