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全省中小学迎来了“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校内减负提质,课后服务全面推进,校外监管治理。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双减”新政下的家长和学生过得咋样?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个家庭,从他们的心声可窥见一斑。
案例1
(初二学生家庭)
多了大把时间,娃在笑妈想哭
“国庆七天假,参加了两场同学聚会,看了一场电影,回外婆家住了三天,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快乐是真的快乐,但我也是真的心慌。”叶女士说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是自家娃近三年以来学习用时最短的一个假期,也是快乐与焦虑交织的假期。“说实话,作为家长,有焦虑和迷茫,补习班没有了后突然有了大把时间,却还没想好怎么陪伴孩子,怎么帮助孩子做好规划。有时看孩子笑着,我焦虑得想哭的心都有。”
家长:“未超前学习”经常焦虑
叶女士的女儿今年初二,成绩优秀。初一这一年她和其他多数尖子生的家长们一样,每天放学和周末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之间,小时候的兴趣班目前也就保留钢琴课,这还是为了考级然后参加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女儿很喜欢画画,但时间实在调节不过来只能让她忍痛放弃,只在学习之余涂涂画画当做放松。本来根据规划,暑假要提前学习物理课程了,结果“双减”把所有的规划都打乱了。叶女士所在的家长群里,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淡定,觉得不会没有辅导课可以上。但是随着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政策一个接一个出台,最关键的是以前收费很积极的补习机构开始不接收学费要大家“等通知”时,她和其他家长才意识到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刚开始是周末补习班没有了,然后发现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明显少了,以前频率挺高的单元测现在取消了,感觉现在学习就和抽盲盒一样,不知道孩子到底学得咋样了。”叶女士说,自己的焦虑主要来自于“别人已经学了而我家还没开始”。在尖子生家长群体里,大家默认的是小学毕业的暑假就提前学初中的课程,初一就开始学初二课程,她了解到有的已经把物理学得差不多了。因为孩子不愿意,叶女士也没有提前太多报班,本来打算暑期提前预热下物理,结果钱交了一节课都没有机会上。“一想到别人都开始刷题了,我们还在跟着老师学课本,孩子自己好像也无所谓的样子,我心里就和着火一样。”
孩子:作业少了课余欢乐多了
虽然焦虑,但是“双减”给孩子带来的改变却也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叶女士和女儿在整个初一年级都绷得很紧,因为小学时很优秀,到了初中后学习发生了变化,加上优秀的学生不在少数,给了女儿很大的压力,母女俩有时也会因为学习爆发冲突,本来以为进入初二后压力会更大,但是开学一个月以来,女儿的心态却好了很多。她有一次对叶女士说:“妈妈,如果让你每天从早上6:30开始工作到晚上11点,周末还要加班,隔一段时间领导就给你公布排名,你烦不烦。”叶女士当时很诚实地回答说自己会受不了,会辞职。当时她理解了女儿在高压下为何动不动会和妈妈顶嘴吵架,因为孩子不能退学,只能面对压力顶上。
这一个月里,叶女士女儿的作息发生了变化。以前晚上11点睡觉是常态,因为各个学科都有作业,外面补习机构的作业要打卡,很多其实都是重复作业。这一个月里,晚上基本上都在10:10以前睡觉。首先补习机构周末课取消了,周一到周五改为线上课,因为觉得效果不好所以叶女士只报了两个晚上的课。学校的作业安排更加合理,不再对数量做要求,相反多了很多动手的、思考的内容,女儿对这类作业的兴趣要强很多。晚饭时间没那么紧迫了,餐桌上一家人可以聊聊学校的事情,或者最近的国内外事件。经常做完作业后女儿还能看一会课外读物,周末也有时间和同学约着聚聚。
(下转A03版)
案例2
(初一学生家庭)
走出小小教室,走向广阔天地
“都说小学升入初中是一道槛,家长和学生都要脱一层皮。我们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这应该是‘双减’带来的好处吧。”同样是初中生家长,周先生并没有叶女士那样深切的焦虑。
变化:报班预交学费却没用上
周先生的儿子小亮秋季刚升初一。早在六年级时,就有过来人给他打预防针,初中和小学完全不同,让他给孩子提前学学初一课程。妻子当时就想给孩子报班,但是周先生觉得没有必要。这个暑假在妻子的坚持下,小亮报了初一数学和英语预科班,刚上了三次课,“双减”政策发布,加上疫情,机构紧急停课,此后整个暑假也没有再复课。开学后,机构说可以改为线上课教学,但是学校这边课程已经开始了,预科班也没有必要了,于是这笔钱一直放在那里还没想好到底报什么。
国庆放假前一周,初一年级做了一次阶段测试,小亮的成绩在年级排名约200名,这和周先生的预期有一定差距。他了解到,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一课程学习大半了,现在就开始刷题,如果这么比的话小亮确实学习上没有优势,周先生心里免不了有些担忧。不过让周先生欣慰的是小亮的反应,他告诉爸爸自己这次考试的失误在哪里,哪些分不该丢,自己后面应该如何补救。对于妈妈提议的报线上课的建议,小亮说他和其他同学也交流过,在上的同学大多觉得效果一般,只是多了一些题目刷题而已,有时还会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周先生选择尊重小亮的意愿,和他约定如果这一学期还没有起色的话再报线上班。在他看来,小亮面对考试失利能理智地分析得失,这比盲目地报班更有用。
意义:激发孩子自我学习能力
“取消了周末辅导班,倒逼着家长思考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倒逼着孩子如何更加主动地学习。”周先生说现在班级孩子大多上的都是线上班,但是因为担心视力下降,上的频率也不高,超前教学已经停止,这样整体的学习氛围就没有那么紧张。
如何让孩子合理有效地利用周末的时间就是目前周先生思考的问题。“双减”后每个周末他都带着小亮做各种研学和活动,去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等地,让孩子了解科技的魅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世界的美好。增长见识、体验生活,这才是“高质量”周末。“以前教育‘内卷’,家长们不得不把孩子圈在培训机构小小的教室里,现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在自然和生活中学习,赋予他自己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双减’新政实施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