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父亲
  □合肥胡牧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尽管我已经无法记起当时的场景。我无数次把它从影集里抽出来,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端详着这无比温暖的画面:初为人父的你,喜形于色;而我,可能是因为在你的怀抱里倍感安全吧,满意地微笑着。
  教师这个职业,使我即使在地球的那一边工作,每年也能有数月的时间和你朝夕相伴,对此我对命运十分感恩。同样也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使得我在学期开始和结束之间仿佛置身漩涡之中,除了工作我根本无暇顾及其它。每年也只有和你在一起的几个月里,我才会有时间思考一下你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
  此时此刻,我一伸头便可以看见在楼下给花浇水的你,跟我小时候看到的景象并无二致,可是当我把视线从窗外移到室内,台历上的时间分明是2021年。那么,从按下那张照片的快门开始,一直到现在,你究竟给了我什么呢?这个问题从我上高中时就开始思考,也得出过很多答案,但是当这些答案慢慢地沉淀下来时,它们都落在了一样东西上:陪伴。
  关于陪伴,我记得你和我在一起的一切细节:你每天早上起来和我一起跑步,每次总是跑到那个上坡之后再一起走回家;你用毛笔把字写在几百张卡片上让我认,我还记得最难认的是“豹”;你把唐诗抄在一个蓝皮的大本子上让我背,我当时觉得那本手抄唐诗集里最让人神往的一句就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你带我学游泳,说“游到我这里就算达到目标”,可是我游了好远还是游不到,后来发现你在悄悄地向后退;你和我每周六去礼堂看《飘》和《悲惨世界》这样的名著改编的电影,看了得有百多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就是“斯巴达克斯,你怕死么?”“不怕,就像不怕生出来一样。”
  你似乎非常乐意和我分享你的世界,因为即使在我出生之前,你已经为我准备好了几大书柜的书,而这些书你都已经读完。如果我没有记错,在我经过《看图说话》《小狒狒历险记》《植物世界漫步》那个阶段之后从你的世界里拿下的第一本是《西游记》,第二本是《水浒》,最后读的应该是你做的俞平伯和周汝昌的《红楼梦》评论文章的剪报。我的阅读并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因为你会非常坦诚地跟我交流你的思想与心得,不仅谈内容,还会谈每一本书的来历,甚至还有你所经历过的一些书中描绘的时代。
  和你的交流从来不分场合,既可以是饭桌上,也可以是散步的路上。尽管场合不同,话题不同,但交流本身永远是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然而你并不只是想让我知道你所经历的世界,从我记事起,你就不断地将我推出你的世界的边沿,希望我能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儿,让我认识并非来自我们周围的人。从小学到大学,你每顿饭都把录音机打开,和我从“apple”开始一直听了16年;你带着还只到你腰上面一点的我敲开从英国来当志愿者教师的Frank和MaryPurchase夫妇公寓的门,开门的是Frank,他说的第一句话我听得非常清楚:Howareyou,youngman?”我说:“Fine,thankyou,Mr.Purchase,andyou?”随后这段中国初中英语课文式的对话演变成了一段多年的友谊。
  你送我的第一本杂志是1988年创刊百年纪念号的《国家地理》,在那个全球化程度远逊于今天的中国,我完全被那本杂志里面的世界所吸引。那本杂志是黄色的封面,中页有100年来这本杂志所有的封面缩略图,封底是一个带老虎头的佳能相机的广告,我还记得里面的内容有贝尔如何发明电话和人类第一次北极探险。现在我会使用英文字典这项技能和对远方世界的持续不断的好奇,一定是来源于30年前你送我的这本杂志。然后有一天,我去很远的地方了,去创造我自己的世界了。我还是跑步认字读诗游泳看电影,只是朝夕之间不再有你陪伴了。有几次我想,这可能就是“youareonyourown”。
  直到五六年前,我无意打开你书桌边的橱柜,里面整整齐齐地列着十几个档案夹,侧面有标签,里面有目录。它们按照我的成长历程排列,里面的内容有我幼儿园时老师的评语(不知为何中班的评语说我有破坏玩具的习惯)、小学每个学期的成绩单、同学的贺卡、我的日记、上课的笔记本、自己做的摘抄、校园卡、我寄给你和妈妈的贺卡、我的论文、毕业册,一个不少。
  哈!我就知道,你从来都不会对我放手不管!我现在回到家里,桌子上还是会有水果和茶;我们出去散步,我还是会搂着你的肩膀;我出门的时候,还是会和在窗口的你挥手道别;不管我回家多晚,我们总是一起吃饭。现在文艺点儿的公众号上喜欢说的“家庭的仪式感”,这几十年来一直就是我们的日常嘛。
  非常感谢你,感谢你给我的一切。请你一直陪伴我,永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