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彭旵生
许多朋友都对我名字中间的“旵”字感到陌生。这是个生僻字,不认识可以理解。
说起名字,本县的人第一次认识我的时候,就好奇地问我是不是桐城大关镇旵冲村人,可能认为我跟旵冲村有什么渊源吧。今年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第一次饶有兴趣地慕名前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旵冲村时,感到格外亲切,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原来,旵冲村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何松涛先生说,“旵”字寓意是很好的,象征着太阳出山,生机勃勃的意思。到了桐中上高二时,教我语文、才华横溢的刘盛磊老师,特意把我叫到他家里,非常利索地拿出《康熙字典》翻给我看,和蔼可亲地告诉我,“旵”字的拼音应该是chan的第三声,但是桐城的发言都是读hang的第三声,意思同上。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名字的真实意义和来源。
高考前夕,班主任说如果需要改名字,可以到教务处去改一下。后来,我征求了大人的意见;大人告诉我,我的名字是家里一位堂叔叔起的,源于我是早上太阳出山的时候出生的。堂叔叔是上世纪60年代初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生,是很勤奋也是很有学问的人。听了大人这样说,我就打消了改名字的念头,并一直沿用至今。
生僻字做名字,在生活中也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互联网技术还不发达,高考成绩单上名字中的“旵”字,计算机就无法打出来,班主任只好通过手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高中一个同学还笑称,中间那个字成为等待开发的“处女地”。
生僻字做名字,在日常生活中还惹出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上大学期间,我的名字还难倒了一些尊敬的师长们。记得大学二年级时,教我中国古代汉语的郑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但是他也没有正确读对这个生僻字,每次都读错了,现在想起来让人啼笑皆非。大学毕业留言簿上,不少同窗好友留言说,对我印象太深刻了,是因为名字中的那个生僻字。每次坐飞机和火车,或者去银行办理业务、办理身份证等,因为那个生僻字有时也是好尴尬的,要反复跟服务员解释,那个字怎么打才能显示出来。后来,互联网上生僻字都储存了,这个问题才得到了彻底解决。
一个人的名字,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标志符号。孔子说得好:名正言顺,这也说明了名字的重要性。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无论是显贵人家还是寻常百姓,都试图通过取名这件事,寄托一种人生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让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名字,来预示吉祥美好、呵护生命。这是一种独特的源远流长而又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
每一个人的名字背后,都有不一样的起因和故事。我们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总是赋予一定的意义和内涵,其中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祝福。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像爱护名誉一样,义不容辞地珍惜自己的名字,用坚实的人生,给自己的名字填充丰富生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