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徽茶文化故事”主题征文反响强烈
  “创意徽茶故事,映照名茶之都”。由黄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新安传媒、新安晚报、安徽网承办的“徽茶文化故事”主题征文活动自10月22日启动以来,业内人士反响强烈,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篇稿件。
  征文消息首次在本报刊发后,就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兰州新闻网、衡阳新闻网、石家庄新闻网、萧山网、新疆网、泉州网、中国张掖网、大连天健网、舟山网、大洋网、福州新闻网、杭州网、晋江新闻网等13家城市新闻网及新浪网、网易新闻、凤凰安徽等知名网站纷纷转发。
  从目前来稿情况来看,作者涵盖范围较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作家、文学爱好者、公务员、教师、学生、媒体人以及关心徽茶文化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征文探讨内容遍及徽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如风土人情、伦理道德、茶礼仪式、社交娱乐、神话传说、名人茶事等。
  来稿中不乏社会名流与业界名家之作,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丁学东给征文活动写来《古黟黑茶记》一文,他在文中写道:“有人说,和尚饮茶是一种禅,道士饮茶是一种道,文人饮茶是一种文化。对于我这早已将茶融入生活的半个文人来说,此生,黟县黑茶不可或缺也!”湖南省道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忠平投来诗歌一首《在黄山,我只做徽州的一叶芽茶》:“……我也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信地爱着茶山爱着采茶的人,爱着每一叶转动山水的春芽,我恨不得立刻把胸腔打开,装下黄山的茶言茶语茶歌茶经,让每一个经过茶山的人,都聆听到徽州茶美妙绝伦的歌唱。”此外,本省的知名作家及黄山市相关学者也纷纷撰文,将自己对徽茶文化的感悟付诸笔端。
  安徽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程燕对本次征文活动极为关注。2003年她去台湾交流学习时,就曾提着两盒“黄山毛峰”去看望远离家乡多年的德胜叔,老人家喝着家乡的徽茶,热泪盈眶。程燕表示,“徽茶文化故事”征文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意,研究徽茶文化,必须充分认识徽茶,又要跳出徽茶的框框,确立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三个出发点: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方能感受“徽茶有深味,壶中天地长”,使徽茶与人类的美好向往与崇高追求相联系、相契合,并准确把握住徽州茶文化与其他地域茶文化的区别。
  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朱舜球说,徽茶文化的发展,与历代文人、墨客等艺术家的参与密不可分。“单纯的茶叶生产和单一的品茗饮用功能,并不能体现徽茶文化,只有赋予徽茶以哲学审美上的意义,将茶饮从解渴疗疾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这样,徽茶文化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他希望本次征文在纵向方面,能够“检索”出徽州茶文化的嬗变发展轨迹;从横向方面,可以博览徽州茶文化的种种丰富的形式及其包含的内容。
  本次活动部分优秀稿件已在《新安晚报》、安徽网首页“徽茶文化故事有奖征文”专栏、“大皖新闻”专题中陆续刊发。活动组委会再次提醒:本次征文要求原创、首发;请一律使用电子文档;投稿命名需使用“徽茶文化+作品名称+作者名”格式,并统一使用word文本邮件正文粘贴+附件形式;稿末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投稿邮箱:544174473@qq.com;征文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程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