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整治“震惊体”重在斩断利益链
  □吴睿鸫
  《万分紧急!广州明日一个不留!》《广州危急!明日戒严封城》……今年6月,广州疫情形势吃紧,一些标题惊悚的信息在部分老年人群体中快速扩散,广州增城区的不少超市、肉菜市场突然迎来了大量抢购物资的老年人。这一异常情况引起警方重视。经查,这些推文来自当地一家“信息技术”公司,该公司在疫情期间炮制大量带有“封城”“戒严”噱头标题的推文。(11月7日《中国新闻网》)
  “震惊!”“速看!”“万分危急!”……这就是所谓“震惊体”骇人标题惯用套路。广州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将“震惊体”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该公司在疫情期间炮制大量带有“封城”“戒严”噱头标题的推文,并因此攫取了大量不义之财。据警方查证,该团伙自3月份以来,推送发布“标题党”推文1300余篇,其中谣言文章600多篇,浏览量超500万,获利约30万元。
  实际上,国家层面在治理“标题党”上,并不缺乏制度安排。早在2017年1月,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暂行)》,并联合相关部门多次进行整治;去年10月份,国家网信办针对标题党,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重点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实施“靶向治疗”,通过督导整改立起“带电的高压线”,来理顺手机浏览器传播秩序;国家网信办今年1月再次隆重出台了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重点强调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
  然而,若干年过去了,“标题党”治理,并未达到理想预期。“震惊体”骇人标题,依然层面不穷,我行我素,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根源,其背后通过吸引粉丝、提高流量,来换取商家青睐和价值不菲的广告收入,从而获取巨额的商业利益。
  显然,要想彻底整治“震惊体”骇人标题,重在斩断利益链,做到标本兼治。一方面司法部门对类似编造虚假信息、非法引流推广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形成高压态势,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决不手软;与此同时,完善行业规范与法律法规。厘清对公众号、发布链接以及文章内容的责任边界,尤其对“震惊体”骇人标题包括文章内容,如何进行精准界定,从法律层面上给予规制。
  当然,除此之外,“震惊体”骇人标题,有赖于公众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判断力,也有赖于自媒体从业者,提高自律与社会担当意识。只有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标题党”顽疾,构筑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