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哀牢山4名失联地质人员已遇难
遗体分散在两处,失温或是罪魁祸首;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11月22日是4名地质调查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的第9天。据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22日通报,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经全力搜救,截至11月22日8时30分许,4人已全部找到,均已无生命体征。
  4名地质调查员最小的25岁
  据央视新闻消息,按照计划,4名地质调查员13日徒步进入哀牢山内部,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他们本计划于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并未在计划时间内下山。
  4名人员失联以后,多支专业救援力量和当地干部群众全力搜救,分别在哀牢山镇沅县一侧片区、玉溪市新平县一侧片区、楚雄州双柏县一侧片区和哀牢山山脊线区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搜索。
  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搜救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前几天,搜救人员主要围绕失联人员遗落的巧克力、饮料等证据线索进行搜寻。20日,救援人员在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的白水河附近两条小溪交汇处,发现失联人员的一件雨衣碎片和一些排泄物。加上不久前发现的一件雨衣,这两件雨衣成为失联人员搜救过程中的新线索。
  据初步调查,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携带有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以及约1天半的口粮。据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介绍,4名失联人员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
  遇难失联人员遗体分散在两处
  据通报,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哀牢山山区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指挥部接报后,立即安排在附近搜救的救援队伍6支56人进行接应,并在距发现失联人员地点直线距离3.58公里的老鹰塘设置接应点。
  11月22日0时32分,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到达发现地点,迅速将3名失联人员遗体向接应点转移。同时,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地毯式搜索,11月22日8时32分,在附近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11月22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持续降雨,这给4名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带来困难。
  22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官网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不幸因公殉职,各项善后事宜正开展。“让我们对遇难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的哀悼!”
  多名医院医生及资深山地救援队队员告诉记者,哀牢山四人遇险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失温是指在比较极端的天气情况下,如潮湿寒冷大风天气下,身体产热的速度赶不上热量丢失的速度,导致核心的体温下降。
  失联人员的定位设备均未打开
  22日,记者从现场救援人员处获悉,找到遗体后,他们发现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包瓜子、包鸡翅、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记者获悉,汽油是驾驶员担心地质队员们晚上下不来,特意从备用油桶里倒出来让他们带着的,可用于野外生火取暖、防野兽,还能稀释油漆。张瑜随身背了1个迷彩大包装食物和作业工具,张金榜的双肩包里放了罗盘和平板电脑。
  此前据媒体报道,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