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这个听起来充满伤感的名字,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藏着怎么样的风险?以致专业考察队员也会失联?记者联系了当地的资深野外考察工作者。
哀牢山唯一一个生态站,位于云南省景东县太忠乡徐家坝。这里距离四名队员失联的地方,并不远,只有数十公里的山路。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1981年建站。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山顶部,在云南思茅市景东县境内,海拔2450米,距昆明近500公里,离景东县城60公里。
哀牢山站现在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年已五旬的杨效东教授是副站长。
杨教授告诉记者:“我是做生态学研究的,这和地质考察不同,但也有一些共性,都是在山林野外工作。野外工作难度到底有多大?对于一块生态样地的考察,在密林里走很多的路程。你算算,一小时平地上的行走是大约5公里,但在哀牢山密林考察,方圆走十多公里,那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这里的野生动物多,最凶猛的是黑熊。我们站上的一位工作人员碰到过:他在山上安装红外相机,突然就偶遇了!幸亏有一定距离,后来双方主动互不惊扰,人和熊都小心翼翼躲开,那次有惊无险。最怕的情况包括带有幼崽的熊,你闯入了它的领地,这样很危险。这里有山民被熊伤害过,多是在采蘑菇菜草药时发生的。另外还有毒蛇,上世纪90年代,站上有工作人员被蛇咬过。那时更艰苦,没有路,几十公里的山靠人徒步攀爬。那个队员是被人一路抬下山的,才得到彻底救治。现在条件好多了,路也修到了保护区边缘。山下面也有很多村寨,人们都很热心。”
杨教授介绍,进入这里,和《侏罗纪公园》里原始森林一个样。进到林子,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不容易看清路。一旦进到林子里,看不到周围的环境,人容易失去方向感,就会迷失。黑暗中还会有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最危险的,是大树上的枯枝,风一吹,就砸下来。
哀牢山气候十分复杂。从山顶到山麓就有6种气候模式,跨越了寒温带气候和南亚热带气候。有时候有信号,有时候没有信号,别说是外来的人,就算是本地人也有可能因此迷路。综合新华社、央视、澎湃新闻、《春城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