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2月10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国权应邀来到省检察院,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履好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题,通过视频方式为全省三级检察院干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检察90年的历史,也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历史,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史。”宋国权首先从检察机关的根本属性和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的简要历史回顾讲起,他指出,检察机关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司法为民,才能将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为检察工作发展赢得更加广阔的空间。
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宋国权结合自己近40年的工作实践,梳理出6个方面的关系,即:要处理好大政方针与本地落实的关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地方工作全过程;要处理好直接与间接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处理好服务与教育的关系,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担当地解决好难题;要处理好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的关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宣讲中,宋国权对我省检察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长江(安徽)经济带、强化对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近年来,省检察院深入开展涉民企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聚焦民企反映强烈的立案难、申诉难、执行难问题组织实施“351”工程,有力地服务了民营经济发展,社会反响良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全省检察机关特别是长江沿线的5地检察机关积极摸排生态环境案件线索,会同相关部门打击区域内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为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了检察力量。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正确处理法与情的关系,审慎处理未成年人涉罪案件,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成长环境等社会调查,积极开展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成效明显。还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工作意见,正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既降低了司法成本,也减少了社会对抗。
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武在主持报告会时,要求全体检察人员要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主动增强司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在推进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中做忠实的勤务员,用真心赢得民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案”,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群众反映的司法诉求放心上、回应好、解决好,“情同此心”“将心比心”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等制度,将“温暖控申”老品牌擦得更亮,不但要持续成为亮点,更要形成亮面,为进一步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服务。吴贻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