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提供免费午餐,源于推己及人
  □杨朝清
  近日,陕西西安科技大学餐饮中心制作了8100余张校外研究生考试就餐券,连续提供2天午餐,并派专人运至设立的取餐点,保证校外考生能吃到免费的热乎饭菜。(12月26日澎湃新闻)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在一个并不熟悉的校园里,校外考研生不仅感受到了“瑞雪兆丰年”的符号互动,也感受到了校方提供免费午餐的善意和温暖。懂得“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校方,让校外考研生得到了和本校考研生一样的待遇,做到了一视同仁。
  教育分层直接影响社会流动,考研承载着无数考生“更上一层楼”的渴望与希冀。“为校外考研生提供免费午餐”固然有疫情防控的考量,却也彰显了校方的与人为善。校外考研生虽然并非“自己人”,但他们同样需要被“温柔相待”;让校外考研生吃饭更方便、能够更好地休息备考,离不开友善、热情的“地主之谊”。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创造了“外群体”和“内群体”两个概念,认为人们经由“内群体”不仅可以得到相应的利益,也会对所属群体持有亲切、安全、认同和热爱、忠诚等情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外群体”。正所谓内外有别,“自己人”和“外人”通常遭遇区别对待。“为校外考研生提供免费午餐”的难能可贵,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彰显了一所大学的格局与胸怀。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8100余份免费午餐至少需要几万元的成本投入,收益却看不见摸不着,难道这是一笔亏本买卖?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为校外考研生提供免费午餐”可以给社会流动戴上“金箍”,降低人员大规模进出校园带来的疫情风险;从社会评价的角度上来讲,对陌生的校外考研生温柔相待不仅彰显了校方的与人为善、以生为本,对本校的学生也是一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树人育人。
  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让许多人不再为一两顿饭而斤斤计较。“为校外考研生提供免费午餐”带给数千名陌生人的不仅是食物的馈赠,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牵挂与关爱。作为一种社会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与人为善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有情感、更有温度。那些接受了“一饭之恩”的校外考研生不仅对校方充满了感激与认同,也会通过其他形式和渠道来回报校方的善意与温暖。“为校外考研生提供免费午餐”短期看亏了,长远看赚了。
  “为校外考研生提供免费午餐”不仅让校外考研生感受到善意与温暖,也让所有人如沐春风,感受到与人为善的温度和守望相助的力量。疫情有穷时,牵挂无尽处。那些懂得换位思考、善于推己及人、愿意成人之美的人,推动身边人循着善的循环、爱的涟漪,将善意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