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安徽省公安厅近年来围绕简政放权、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服务、创造更加良好的治安环境五个方面推出系列便民利企措施,有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服务理念,科技赋能更高效
“没想到,现在补办个身份证这么快,整个流程操作下来不要5分钟,这可比过去人工办理的效率高多了!”近日,蚌埠市民沈女士来到红旗四路的公安综合e站,在民警的引导下用自助方式补办了身份证,对智能化的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近年来,蚌埠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将办事项目分为网上办、窗口办、自助办三大类,并分别搭建了政务服务网平台、e网通”平台和“自助一体化服务”网络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电子居住证、公安综合服务e站和百项户籍全程网办项目,在原有的线上服务和线下窗口基础上,简化工作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警务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安徽公安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实施便民利企“五项举措”,以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夯实效果导向,皖警智创提战力
天上的无人机“鹰眼”如炬,路面的巡防警力穿梭如织,空中的数据传输无处不在——发挥“智创”作用,向科技要警力,一直是马鞍山市公安局实现无死角治安防控的方向和目标。
一线巡防警力广泛使用自主研发的警务通盘查模块,将动态巡逻与静态设卡相结合,提高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特警可视化勤务指挥室,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控平台对各巡防单位日常工作、处警现场情况、巡逻车辆轨迹开展检查,全面提升巡防质效;建立“走失人员接报警追踪模型”,解决走失人员信息获取难和独居人员关系人查询难、联系方式易更换等问题;特警率先采用“无人机巡逻+警员巡逻”相结合的立体化巡防模式,在定点巡航、搜索取证、安全保卫等任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徽公安深入开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运用“皖警智创”提升警务实战能力,持续推动科学化、规范化、创新化警务,打造全时空、无盲区、网格化的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
坚持为民导向,交通管理更贴心
说到“停车难”,很多车主都是一肚子苦水:“到目的地了,兜兜转转总是找不到车位,车总是停不下来。”“在菜市场想买个菜,车要么没地方停,要么停太远,腿走酸了才能到菜市场。”“上个公厕可能因为违停吃了罚单。”停车矛盾,实在是个普遍存在的“城市病”。
如何破解?一禁了之还是放任自流?淮南交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秉承“小事不小看,实事要实办”的态度,决定设置“绿色停车位”,切实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在反复走访、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淮南交警在主城区中小学、菜市场、超市、医院、公厕周边设立“绿色停车位”等临时停车位55处983个,允许30分钟内临时停车;在市区老旧小区周边设置“夜间停车位”,允许夜间8点至次日7点停车,真正做到了停车资源人性化、使用频率最大化。“不要小看这几个车位,停了就走,利用率非常高。”
牢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宗旨,安徽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创新“柔性”管理举措,释放交管执法“温度”,不仅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更营造了安全、和谐、稳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皖公宣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