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河南的赵师傅求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热线,自己与另外21位工友在合肥一处工地干了三个月活,临近年关仍有8万元工钱未能拿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随后与赵师傅一起踏上了讨薪之路。经合肥市蜀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现场协调,赵师傅得到了“一纸承诺”,8万元工钱有望在2022年1月15日之前拿到手。
工地干了3个月,还差8万多元工钱
今年31岁的赵师傅是河南平顶山人,曾在合肥做过服务员,送过外卖。今年4月初,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林浩建设有限公司的朱先生,朱先生让赵师傅带一些工人到合肥蜀山区一处工地做通风管道安装工作。
“当时他说工地人手不够,让我帮忙去找人,我就在老家找了亲戚朋友,加我一起22个人来干活。”赵师傅告诉记者,工人里有小工,也有懂技术的安装工,根据不同工种谈好工资后,双方约定,每人每月先发放4000元生活费,剩下的再统一结算。
“但是第一次他就给我们一人发了1000块钱生活费,我们觉得不靠谱,就不做了。”赵师傅说,22名农民工一共干了3个月时间,工资结算下来共32万多元,走之前分批次结万左右,截至目前,仍有8万多元工钱没有结到。
万左右,截至目前,仍有8万多元工钱没有结到。
11月下旬,赵师傅来到合肥讨薪,但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朱先生都未如期支付。“最近打他电话不接,发信息也不回我。”
赵师傅这一个多月过得很辛苦,白天在朋友家吃个饭,晚上常在网吧睡觉过夜,“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工友找我要钱,有些要急用钱,我就透支信用卡筹钱给他们。我自己压力也很大。”
劳动部门介入协调,工钱有望结清
2021年12月29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了解情况后,决定陪同赵师傅一起到劳动部门反映情况。合肥市蜀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农民工维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受理了赵师傅的求助事宜,并电话要求工程发包单位次日前往监察大队协商解决北京林浩建设公司拖欠赵师傅工资一事。
2021年12月30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再次陪同赵师傅来到合肥市蜀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程发包单位北京中建润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来了一名项目负责人沈先生,但北京林浩建设有限公司的朱先生未到现场。
合肥市蜀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结合收集到的材料证据及与发包方询问确认,北京林浩建设有限公司拖欠赵师傅等22名工人80260元工钱属实。
“这8万多块钱我们知道,但不是我们公司拖欠的,我们和北京林浩公司之间签订了工程发包合同,目前正在结算工程款,已经付了八九成给他们公司了。”沈先生现场签订承诺书,承诺在2022年1月15日前,若北京林浩有限公司未支付赵师傅等人拖欠工资80260元,则由北京中建润通有限公司先行垫付。
赵师傅对劳动部门现场协调的结果表示认可,“挺满意的,我再等几天。”
2021年12月30日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多次联系北京林浩建设有限公司朱先生,但未获得回应。孙光辉刘亚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见习记者郑玲夏映雪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