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
101人涉疫犯罪被起诉
  1月18日,在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武作《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记者获悉,2022年,全省检察机关将严厉打击新型违法犯罪,加大司
  法救助力度,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2021年成果
  办理各类案件199805件
  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办理各类案件199805件,同比上升14.7%。其中,审查逮捕24348件36002人,审查起诉54537件75166人,刑事、民事、行政监督案件18020件,公益诉讼案件10882件。服务保障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惩防虚假诉讼、检察公开听证、涉案企业合规、清理涉民营企业“挂案”等28项工作得到最高检和省委充分肯定,18个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报告中提到,全省检察机关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时刻紧绷政治安全这根弦,严厉惩治颠覆国家政权、邪教、间谍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立健全六项工作机制,起诉涉黑涉恶犯罪773人,向四大行业领域制发检察建议162件。依法起诉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程兆盛等人涉黑案,取得较好社会效果。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和谐安全的基本诉求,保持对杀人、抢劫、危害公共安全等严重暴力犯罪的高压态势,批捕2466人,起诉3479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倾心尽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始终牢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及时出台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大举措,健全民营企业家直接约见检察长等5项特色制度,启动服务民企五大专项行动,把检察保护做到企业家“心坎上”,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部署开展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和涉企案件集中攻坚行动,清理“挂案”420件,依法监督撤案155件,不让证据不足、悬而未决的案件成为企业发展“包袱”。
  坚持双向保护,依法起诉侵害民企权益犯罪473人,对涉民企案件依法不批捕396人、不起诉790人。探索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淮南检察机关对某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开展企业合规审查,督促涉案企业做出承诺、积极整改,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重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2021年,全省检察机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慎始如初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起诉涉疫类犯罪101人。坚决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依法起诉生产销售“毒禽肉”“假药”等犯罪323人,提起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238件,分别同比上升26.7%、61.9%,向违法行为人主张惩罚性赔偿金达1.2亿元。合肥检察机关办理的李某常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入选全国“四个最严”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坚决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督促有关部门排查1100多个小区、15万个窨井盖,排除1.6万个安全隐患点。坚决守护群众身边的安全,针对高空抛物、“飞线充电”、加油站扫码支付等安全隐患,向有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737份,督促排除隐患1568处,努力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
  2022年计划
  努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
  2022年,全省检察机关将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助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严惩各类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新型违法犯罪,强化公共利益保护,精准治理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围绕“三地一区”建设,落实“双十”举措,推进“府检联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新型产业发展,深化企业合规工作,提升服务企业微观质效,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深化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增强检察工作融合度,凝聚构建长三角法治化营商环境合力。
  做实为民司法举措,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主动回应群众诉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做大“温暖控申”品牌,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做好涉检信访化解工作。努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严惩高空抛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努力结合办案化解行政争议,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改善。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让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引领全民法治观念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