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省人大代表杨长岭:
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增收难、农业农村投入资金不足、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当前,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仍存在几大难点和短板。”安徽省人大代表杨长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杨长岭认为,我省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立足我省省情农情特点,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尽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普遍繁荣。”
  杨长岭建议,我省要充分调动农民和新型主体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和优化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补贴、社会化服务、金融保险等方面,支持农民和各类新型主体利用流转土地种植粮食,推动规模化种粮,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新型主体走出去。
  杨长岭提出,我省要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采取分区分类的差别化推进策略。“我们省乡村辽阔,村庄类型多样,村情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杨长岭提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实行分区分类的差别化推进策略,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乡村振兴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在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目标上,要保留地方特色、体现乡村“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