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畅享冰雪运动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奥运健儿们尽显飒爽英姿,也激发了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但冰雪运动危险系数较高,在进行冰雪运动时,突破自我、学习进阶技术固然重要,但比提高技术更重要的是:保护自身安全。参与冰雪运动时有哪些防护注意事项?一旦发生伤情又该如何应对呢?
  危险系数较高
  冰雪运动对力量、耐力、灵敏、平衡等多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中的受伤风险相应增加。
  在冰刀或滑雪板上滑行,身体移动速度很快,摔倒风险随之增加。一旦发生碰撞,受伤风险也更高。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冰上、雪上保持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重心控制不好,极易摔倒和发生碰撞。
  冰面坚硬,受伤风险高。进行冰上运动时,一旦身体失去重心,跌倒在冰面上,很容易造成膝关节、踝关节等扭伤甚至下肢骨折。如果摔倒时,出于自我保护本能用手撑地,还可能会造成上肢关节扭伤、脱臼和骨折等。
  注意个人防护
  在参与冰雪运动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选择适合的项目和难度。在安全的前提下,真正感受冰雪运动的快乐。
  ◎选择合适的护具
  滑雪时请务必佩戴头盔,它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此外,可以有针对性地佩戴其他护具。例如,某一部位曾受过伤或比较容易受伤,佩戴护具可以固定住关节,起到稳定作用,还能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建议穿三层衣服
  内层建议为速干排汗的材质,因为汗水的蒸发会增加能量的消耗;第二层起到保暖作用,一般选择抓绒材质;最外面一层起到防风防水作用。防水的滑雪外套、滑雪裤和贴身的保暖层搭配,能够维持核心体温,增强肌肉的稳定性,减少受伤几率。
  ◎做好热身
  滑雪前要做好热身和拉伸。在冬天,建议热身时间为10~15分钟。时间太长,人体消耗会比较大;时间太短,热身会不够充分。10~15分钟基本可使血流、肌肉的含氧量增加,帮助身体尽快适应接下来的运动。
  发生伤情如何应对
  雪板的板刃比较锋利,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切割伤。如不慎发生,首先应进行压迫止血。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是较大的动脉或静脉发生损伤。如果损伤在四肢部位,可使用皮带或魔术头巾等制作止血带,在损伤部位近端加压,直到出血得到控制。
  头颈部及脊柱的外伤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损伤,一定要等待专业救援,因为救援不当造成的二次损伤可能比原始损伤更加严重。
  对于胸腹部来说,肋骨骨折相对多见。滑雪时手机尽量不要放在肋骨区域的兜中,以免摔倒后肋骨被手机硌骨折。而腹部脏器的损伤相对少见。如果不确定有无胸腹部损伤,可尝试使劲咳嗽,咳嗽时如果存在疼痛或不适,可能是发生了该部位的外伤。
  针对骨盆和四肢的损伤,可利用随身装备自救。骨盆和骶尾部的剧烈疼痛可能是骨盆骨折,严重的骨盆骨折十分凶险,需要用骨盆带固定,在雪道上可用雪服当做骨盆带进行固定。据《劳动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