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岳西“00后”脑瘫少年闵登华励志求学,不负众望,当年高考以551分考取合肥工业大学。时隔三年半,在考研初试成绩揭晓的时候,再次传来了好消息,闵登华考了403分,成绩名列前茅。
出生时因缺氧导致先天性脑瘫
2000年,闵登华出生在岳西县河图镇河图村上铺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了个小胖娃,一家人别提有多开心,可到了两岁多,孩子还不能走路说话,这让家里人急坏了。
2002年8月,父亲闵学军和母亲余柳荣带着小登华到省里的医院进行检查。“孩子在出生时出现缺氧情况,导致先天性脑瘫。”医生的一番话,让夫妇二人崩溃绝望。
闵学军夫妇俩一边打工,一边找医院给孩子进行矫正治疗,但收效甚微。3岁左右,闵登华才勉强能说话,但走路需要借助一个固定支架,身子扭来扭去,像是在跳舞;双手也不能正常运动,简单的伸直动作都会让他痛苦不堪。
爷爷背着扶着送他踏上求学路
闵登华的家在深山中,每天上学要走两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那时候山区交通条件很差,到闵登华家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土路,只能穿越一人宽的山林小路。
闵学军夫妇俩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能交由爷爷照顾。因为行动不方便,闵登华上一、二年级,都是爷爷背着、扶着去学校,两公里的山路要走上近两个小时。茫茫山林,不知留下了爷孙二人多少的脚印和汗水。
孩子渐渐长大了,爷爷也背不动了。闵登华后来考上了岳西县城的中学,母亲余柳荣放弃了去外地工作,毅然回家照顾孩子,在城关亲戚处租了房,每天负责孩子的接送和生活起居。
2018年高考,闵登华以551分考取合肥工业大学。他选择了新能源专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运动能力不强,我想做些幕后研究的工作,尽可能为国家做贡献。”
在授课老师建议下选择转专业
这几年是如何完成大学学业,是什么让他继续成功?闵登华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刚到合肥工业大学的时候,第一次一个人面对学习、生活,心中会有些许的担忧。由于行动缓慢,上课时总是不能与同学们成群结队,那种孤单与迷茫记忆犹新。”
好在闵登华性格外向开朗,一直都在尝试融入集体。新能源一班的同学们也都非常热情、团结,真诚地与他交朋友,辅导员和室友、班干们也非常照顾他。不出几个月,他觉得自己真正融入到了这个集体。
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学习上的困难。由于手脚不灵活,很难做化学实验,继续留在材料系学习寸步难行。闵登华在辅导员以及一些授课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转专业:“现在想起转专业那天,全班同学为我举办了一个盛大的仪式,我非常感动。那时的我已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
所有付出终将得到最好的回报
来到了新的专业经济学,面对新的同学、室友和辅导员,闵登华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学习上生活上仍然要继续前行。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闵登华决定考研,目标院校: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
那时闵登华很忐忑,咨询了授课老师,他们的一致建议就是考研后读博士。特别是老师的那一句“以后博士,社会地位会比较高”,对他触动很深,并在考研路上不断激励着他。
考研路上总是充满艰辛、迷茫,甚至痛苦。每当陷入迷茫时,打给爸爸或妈妈的电话总能唤醒闵登华。父母和爷爷,无时无刻不在背后支持着他,立志要读博的信念也一直激励他在黑暗中前行,直到考研结束。
查分得知考了403分,成绩在报考人数中排名并列第三,闵登华对此特别惊讶。2月24日,闵登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报考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的考生有不少,只统招16名学生。
“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接下来还有复试,还会有更加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涯。”闵登华告诉记者,眼下他在为复试做准备的同时,还在设计毕业论文。
程暑炜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