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新安帮帮团”记者接到重庆昌先生求助,称想帮母亲李玉碧寻找失联多年的姐姐李中碧。昌先生介绍,40多年前,大姨跟随丈夫从重庆来到安徽,通过书信与家里保持联络。2000年10月,家里收到大姨的最后一封信,此后双方失去联络。3月4日上午,“新安帮帮团”记者经过不断努力,找到了与昌先生寻找的大姨经历相似的女子。昌先生的母亲通过记者提供的照片和信件等信息辨认出,居住在庐江的李宗碧正是其失联20多年的亲人。
一字之差
根据昌先生此前提供的信件地址,“新安帮帮团”记者首先尝试联系庐江县三岔村,但拨打查询到的相关号码多次,均无人接听。随后,记者拨通了该县冶父山镇人民政府电话。“三岔村是我们镇其中的一个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同时,记者也辗转联系到了三岔村的朱书记。
“我们这里有个叫李宗碧的,现在六十多岁。”朱书记经过了解后告诉记者,此人与李中碧的经历基本吻合,现居住在冶父山镇三岔村,也确实有一个四川的妹妹。
经历相似,但名字有一字之差,那么,双方所说的是否可能为同一人?还是姓名有偏差?又或是双方毫无关联?带着疑问,记者继续展开调查。
继续追踪
仅有的线索,记者并没有放弃。3月4日上午,记者联系到李宗碧的丈夫张某柱。记者注意到,其姓名和此前昌先生提供的两封信件中的落款一致。
在沟通后,情况也峰回路转。“我们一直在寻找家里人。”张先生在电话中情绪激动地讲起了妻子的经历。
张先生回忆,1979年,李宗碧跟着他来到了安徽。2008年,我们写了很多封信,打了很多次电话,也没有联系上(四川的亲人)。”张先生表示,这些年来,他们也经常托朋友打听李玉碧的情况,但忙着照看儿孙等家事,寻找断断续续,进度较缓。
张先生至今保留着一封回信。这封1996年的回信中提到,“亲爱的姐夫、姐姐:关于你提到的岳父岳母身体问题,一年不如一年,身体逐渐下降。”除了家人的身体情况,还表示“希望你们全家早日回家探亲”。落款为“妹夫文才”。
辨认照片
“这个是我爸写的,我爸就叫这个名字。”昌先生在看到张先生信件的落款后,惊讶地表示。而在征求双方同意后,记者将照片分别发给对方进一步辨认。
“母亲看到照片后迟迟没有说话。”昌先生说,过了十几分钟后,感慨“你的外婆看到有多好”。
随后,昌先生给记者提供了母亲的一段感谢视频,“感谢新安晚报,这么多年都没找得到,没有新来往,感谢你们找到了!”视频中,李玉碧再次表示,“看到照片十分高兴,要是我妈在,听到这个消息,不晓得有好高兴。”
考虑到路途和疫情的原因,记者征求双方意愿后,计划下周帮助双方进行视频连线。跨越千里,分别40多年,双方即将“面”对“面”。对于此事件的后续进展,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韦韬瑞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