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当下,中小学生经常进行网上学习,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大增,很多未成年人在家长无法全面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在学习间隙偷玩网络游戏,甚至出现过度消费。”全国人大代表陈静认为,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全面优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仍面临诸多问题,建议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立法监管。
陈静建议,要明确网络游戏企业准入制度、游戏内容审批制度。委托致力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第三方组织,对批准上市的网络游戏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成因分析,及时对造成沉迷的游戏内容、功能或规则进行修改。
在加强网络游戏监管方面,陈静建议通过有效的举报机制、后台监督、大数据分析,构建一个严格完整的监控网络,使群众能够及时进行举报和投诉,为青少年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游戏市场的执法力度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尤其要对游戏运营平台进行监管。重点排查用户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网络游戏产品,取缔非法网吧,整治网络游戏市场乱象。
针对一些未成年人动辄充值成千上万元的问题,陈静建议监管部门要求企业提供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申诉与受理机制,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投诉和举报,并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要求所有企业按此执行。
此外,陈静还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成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针对青少年特定消费群体,要提供特定的游戏内容,避免接触不良内容。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审查委员会,完善游戏内容审核机制。在游戏发行前,可对游戏内容进行定性,对内容不适宜青少年的网络游戏,一定要禁止未成年人参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