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临泉县,这个位于安徽西北门户的人口大县和务工大县,因外卖点餐逐渐盛行而出现了一批月入上万的骑手。他们中不少人是返乡就业,并在这里置业、陪伴孩子成长。从骑手们消费生活呈现出的几种典型特征中,不难看到数字经济浪潮与新型城镇化叠加的大背景下,一部分非农人口依靠着自己“不愿躺平”的志气和努力,打拼出一片新天地。或许,这种变化更大的意义是,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促成了一部分社会资源和财富向县域回流,同时为地方政府解决就业、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提供了新样本。
【一份工】
外卖兴起衍生的城市新兴服务业
“美团外卖,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中午时分,开在临泉县光明路上的“叫个炸鸡”店里,接单的提示音隔几分钟就会响起,穿着黄色工作服的外卖骑手们匆匆跑来,拿起已经打包好的外卖,又匆匆离去。
合肥叫呱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金鹏坐在店中,这是他在老家临泉开的第一个加盟店。从2017年底开业至今,这家店在快餐行业来看,已经是经营相当稳定的“老店”了。
几年前,刘金鹏从通信设备行业转行,和几个朋友搭伙进入到他完全陌生的餐饮领域。“那时候合肥开始盛行点外卖,县城几乎没有,我觉得这是个机会。”刘金鹏瞄准了下沉市场,他陆陆续续在多个县城开了十几家以炸鸡为主的快餐加盟店。
“外卖可以辐射方圆5公里的用户,而实体店基本只能辐射方圆500米。”当县城里的居民们开始逐渐熟悉并喜爱点外卖方式时,刘金鹏准确地踩到了外卖平台在县城扩张的节奏。正因如此,他形容自己与美团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以临泉店为例,每天外卖单量超过60%,且外卖订单的利润率更高。“这一个小店,加盟商前期投资差不多10万元,一个月营业额有3~5万,半年就应该可以回本了。”
在如今的临泉县城大街小巷,从晨光初露到夜色弥漫,“全副武装”的外卖骑手们一直奔忙在路上。与育儿嫂、网约车司机等一样,他们被称为城市新兴服务业从业者。
2015年美团外卖配送站落户临泉以来,骑手人数已经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40多人。2016年我来这里的时候一天差不多有一两千单,2017年增加到每天三四千单,现在每天平均七八千单,遇到天气不好时能够破万。”临泉美团外卖配送站站长刘勇见证了美团外卖平台在临泉这座县城的发展轨迹。
【一群人】
骑手返乡置业跻身中等收入群体
下午2点半,记者在配送站里见到李国强时,他刚结束上一单派送。这个憨直的临泉汉子,形容每天跑单的生活“重复,但有新意”。“因为每次去拿餐的店都不一样,送的地方也都不一样。”和众多没有通过读书深造来改变命运轨迹的临泉年轻人一样,李国强以前在宁波打工,做过不少小生意,但错过了上一波房价大涨,所以始终没能在宁波安下家来。他有三个孩子,2018年回到临泉后,他的初衷是“能找份工作,每个月拿到4000元就不错了。”考察过快递员、送水工等不少工种的收入,最终他选择了“听说收入更高”的美团外卖员,也成了这个站点最早一批员工。
“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环境,想让孩子受更好的教育。”李国强这朴实的愿望如果没有一份相对高的收入来支撑,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今年的收入基本都在每个月一万出头,春秋淡季的话也有八九千元。”2019年,李国强在县城贷款买了房子,还买了一间小商铺,并成功实现“以租养贷”。
与李国强情况类似的还有“90后”骑手李强强。李强强曾在温州、河北打工。后来因为孩子要上学,他回到临泉,成为美团最早一批外卖员。“我一般是我们这里的第一名。”李强强每天奔波在路上,非常辛苦,但月收入基本可以保证过万。今年初,李强强在县城购入一套119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学区房,首付20多万,月供3000多元。
他们的秘诀就是不挑活能吃苦。“远的单我也接,爬楼我也不怕辛苦,别的骑手在大厅定向转单我也抢。”李国强说。
外卖员是一份入职门槛不高且多劳多得的岗位,这让“李国强们”充满干劲。“不跑单我就会很焦虑。”李国强还不断劝说周围的人,成功地把同学和堂弟拉到美团送外卖。
据临泉县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县城城区建成面积扩大了1倍,新开在建商业楼盘85个,房价平均6600元每平方米,拥有碧桂园、当代城等多个高端小区,这些小区已成为部分返乡骑手的置业首选。
在安徽西北边的这座县城,“李国强们”月收入上万,一年收入超过十万。与之相对应的数据是,2020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42元。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口径,家庭年收入10~50万元的为中等收入群体,那么这些骑手中的一部分人甚至可以算是跻身新中产。
【一座城】
“中国第一骑手县”的就业新图谱
临泉县是安徽第一人口大县,也是曾经的国家贫困县,直至2019年,临泉县才彻底摘下“贫困帽子”。临泉也是全国外出务工人口大县。庞大的打工群体外流,使得这个县城曾呈现出一定的“空心化”趋势。
在2014年之前,因相对闭塞的交通环境以及经济短板,临泉曾被形容为“外无出路,内无道路,招商无望,引资无方”。此后,临泉提出“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消除断头路”,交通环境大为改善。近年来,临泉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县域经济中的排位快速上升,临泉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扩大到49平方公里,县城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让很多外出打工者们看到了在家门口实现期望中幸福生活的可能。于是,越来越多的临泉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临泉县已回流十几万人。李强强在河北打工时,就接触了同城外卖行业,这为他后来回乡从事外卖骑手埋下了伏笔。临泉骑手刘则松此前在浙江台州做骑手,同样是为了陪伴孩子,他回到临泉继续当骑手。一组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地有6万多临泉人做过美团骑手,临泉也因此成为“中国骑手第一县”。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指出,要把灵活就业这条重要的就业渠道,完善成为年轻人职业生涯的“新赛道”,强化服务和保障,统筹好新旧业态发展。事实上,在临泉县,不管送外卖还是进工厂,都是在区域产业升级背景下,个人“不躺平”积极就业、创造财富的表现。
【一股流】
新兴服务业促进财富回流县域经济
过去五六年,庞大的临泉骑手团共送出超过1亿单外卖。这一个个外卖订单为骑手们起码带来了几亿元收入。随着骑手们的回流,这笔社会财富中有一部分被用来在临泉县城买学区房,以及其它各类生活消费。
当一部分社会财富和更新的消费理念开始向之前相对落后的家乡回流,骑手经济成为一个打工大县的新劳务类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又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仅仅是临泉。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美团外卖日均活跃骑手超过百万。有24.6万名来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78.9%的骑手为农村户口或已“农转非”,全国农村户籍外卖骑手月均收入比农民工高13.4%。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2021年,在本省就业的美团骑手占比达到59.2%——这意味着他们在就业的同时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天伦之乐。
生活不易,奋斗不止。“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城市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农民工研究的中山大学教授周大鸣指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或小城镇,通过从事新兴服务业获得不错的收入。他们回到县城买房供学,支持孩子上兴趣班,有着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消费力,追求个人自我提升,还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其中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域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治理单元和人口蓄水池。新型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也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频繁流动的过程。
今年两会,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明年要力争实现脱贫地区的外出打工人数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依托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新型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诸如临泉骑手这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稳定地创造财富,收入又回流临泉,持续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输入动能。同时,也为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样本。中山大学教授周大鸣也指出,如果数字经济真的能够赋能县域,基于现有的人口回嵌到县域经济,对于中国社会的乡村振兴来说意义重大。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