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奥运奖牌的设计灵感来源之一就是出土于安徽凌家滩的玉双连璧。经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开发,凌家滩文化不断揭开神秘面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今年安徽开展的8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之一,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推进,凌家滩遗址还计划在五年内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红烧土区发掘基本完成
“国保”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总面积220万平方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自1987年以来,先后共经历13次发掘,总发掘面积628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龙、玉人、玉鹰、玉版、玉猪等一千多件玉石器十分精美。
2013年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以来,开展了内壕沟、石家圩居址、红烧土遗迹等7次发掘,主要是选择遗址核心区内外以及不同遗迹类型进行剖析,丰富文化内涵,取得了重要收获。如石家圩居址发现沟渠、灰坑、红烧土块遗迹等,出土大量红烧土块、陶片、石器、石块、动物骨骼及炭屑等生活遗存,为进一步探索当时的生活面貌提供了丰富材料。
记者了解到,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红烧土区域开展了主动发掘工作,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已基本完成,初步确认凌家滩红烧土遗迹分布范围和局部结构。
研学基地带动当地旅游
在凌家滩遗址公园已经建成的展示区,每到节假日,总会迎来众多游客和学生参观。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研学旅游基地。
据介绍,凌家滩以遗址保护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高质量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以2021年为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博物馆27000平方米建设区域和96.4亩考古研学小镇文创街区项目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考古研学小镇项目、内壕入口展示区项目、外环壕遗迹保护展示项目和遗址博物馆项目区域配合性考古发掘已获批,批准发掘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目前发掘工作正有序进行。今年还将续建遗址博物馆土建项目等。
凌家滩遗址先后入选安徽省六大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安徽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国家“十四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全年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约16万人,带动旅游收入约3000万元。
计划开展玉器联展进国博
除了做好保护和开发工作,如何挖掘出更多文化内涵,提升影响力,也是下一步凌家滩遗址公园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记者了解到,凌家滩遗址作为安徽地区的唯一发掘地点被纳入“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工程“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同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
今年,凌家滩遗址将继续开展考古发掘工作,重点做好突出普遍价值的提练、阐释、展示工作,不断提升凌家滩学术品牌影响力。同时举办更高质量的第二届凌家滩文化论坛,申报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五年内力争进入世遗预备名单。
此外,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凌家滩遗址还计划与良渚考古遗址公园等单位做好对接,打造文化高地、融入长三角,开展良渚、红山、凌家滩玉器联展进国博活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