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菜篮子米袋子,他17年如一日关心老百姓的小日子
  本报讯每隔5天,他就会雷打不动出现在菜市场各个摊点前询问价格。数字很枯燥,但是他知道背后是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他十七年潜心钻研CPI调查,成为多个调查业务交流群的群主。他叫李堂艳,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消价处处长,大家更喜欢叫他“堂主”。2004年7月开始从事消费价格调查工作以来,李堂艳和同事一道将合肥调查队消价业务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用实干助力“皖美国调”建设创新出彩。
  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细致而繁琐,一环紧扣一环;各种统计指标林林总总,不仅让外行人迷糊,就连统计人一时也难以掌握其中诀窍。2004年李堂艳通过招考成为合肥调查队消费价格处一名工作人员,开始的工作就是每5天一轮调查菜市场的食品价格。
  “那时负责菜场采价,每月逢5逢10的日子都要到菜场采价,没多久经营户老板就认识我了,因为我只问价格不买菜。刚开始他们对CPI调查工作不怎么支持。”于是李堂艳开始从自身寻找原因,经调查才明白,摊主最烦一大早只问价不买菜的主。为了提升调查对象配合度,后来李堂艳采价时会就手买点菜带到单位。
  由于CPI调查专业的特殊性,李堂艳经常义务加班加点,特别是为了做好CPI年度初始化工作,他往往连续奋战三四十天不休息。正是17年来的满腔热忱,勤于思考钻研、勇于创新,李堂艳逐步成长为调查系统CPI调查业务全国知名的专家,也成为同事们口中的“堂主”。作为全国CPI调查群管理员,李堂艳10多年来始终热心解答全国各地同仁的疑问。
  2020年7月份,合肥地区的洪灾导致部分市县农业设施损毁严重,为了了解灾后重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李堂艳深入庐江、肥西县有关乡镇调研灾情,及时撰写调研报告;2021年10月,李堂艳针对菜价大幅上扬写的调研报告,也被合肥市政府采用。
  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李堂艳先后获得国家统计局共和国优秀基层调查人、全国统计系统先进个人、安徽调查先进工作者、安徽调查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赵紫伟耿天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