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大学辅导员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爱心
  “要不是接受了输血,36年前我刚出生时就会失去妈妈。从小我的父母就教我要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张西光告诉记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父母的教导。3月15日,张西光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赠,为受捐献者送去生的希望。据了解,张西光是我省第401例、合肥市第9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签下承诺书,同意捐造血干细胞
  36年前的3月6日,张西光出生,他的母亲由于产后大出血生命垂危,好在及时输血让张西光的母亲转危为安。正是这个经历,让张西光一家十分明白血液对人的重要性。张西光的父母从小教育他要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高中毕业那年,母亲陪张西光来到阜阳一中对面的广场,在献血车上完成了他的第一次献血,以此作为成人礼。
  之后,张西光考上安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辅导员。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会原有的红十字部门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了安徽大学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张西光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服务队联合中华骨髓库进校宣传时,他郑重签下一份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承诺书。
  造血干细胞配型并不容易。2021年冬天,张西光接到红十字会电话,询问他是否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时间大概在过年期间,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当他和家人说起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父母和妻子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但由于受捐献者的身体状况不好,不支持手术,捐献时间不得不延期到2022年3月。而这个月,正是张西光妻子的预产期。
  “在妻子和孩子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我没帮上忙。”张西光对此有些愧疚,家人却都十分支持他。他的妻子贡怡丁也曾多次献血,她说:“我们都是普通人,能为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上一堂言传身教的公益课,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完成捐献,身心彻底轻松下来
  在第一次体检后,医生告诉张西光,他的血压和血糖略微超标。于是在虎年春节,除了和家人团聚,张西光整个年都过得很“清淡”,滴酒不沾,晚饭也吃得极少。聊及此事,张西光说:“我知道远方有一个人需要我,(不能捐献)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他来说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自2021年底同意捐献后,张西光一直在为这一天做准备。3月10日住院以后,张西光先后打了9针动员针,刺激身体增殖造血干细胞,而体内各种激素的失调,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就是浑身酸疼,一咳嗽连着肋骨都疼,在捐献前两天要吃止疼药才能睡着。”张西光说,虽然疼痛,但这反而坚定了他完成捐献的决心。“我只是打了几针动员针,而他(受捐赠者)已经忍受了长期治疗的痛苦。”
  3月15日,历经4个半小时,医生从张西光身上累计循环抽取了11500毫升血液,终于顺利分离出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结束后,张西光感到一身轻松,他笑着说:“身体上确实轻松了很多,毕竟最近增殖太多造血干细胞了。心里也轻松许多,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见习记者龚润泽于源绮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