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频上热搜的背后是人们还在关注着中国足球
“冯巩”口水战中,男足再出征
  最近几天,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和前男足队长冯潇霆的隔空对话,被网友们称为“冯巩之战”。而冯巩本人也被卷入这场争议之中,其在2月份发布的一则调侃“国足爱吃海参”的视频也被外界挖掘出来。中国足球的从业者与局外人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纷纷下场论战。这场大型口水战硝烟未散,昨天下午,中国男足启程离开海口,飞赴阿联酋迪拜,备战3月底开打的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最后两场比赛。
  缘起
  起因是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捎带手聊了两句国足,他认为国足球员拿着高工资,却踢出了让全国人民蒙羞的比赛场面。一时间,“某足球队队员年收入上千万没见进球”这番言论迅速被顶上了热搜,舆论纷纷点赞。
  很快,前国足队长冯潇霆以短视频和小作文的形式对巩汉林进行了反击,甚至在网友留言中称自己要退役,换巩汉林顶替。巩汉林则直接拍短视频回应:演小品怎么丢脸了?所谓懂球的专家才丢脸。一来二去,打了个难分高下,吃瓜群众将话题多次送上热搜。
  接连几天,#如何看待巩汉林冯潇霆隔空对话#、#冯潇霆再度回应舆论#、#冯潇霆希望大家理智批评#、#嘲讽中国足球也该有底线#、#如何看待冯巩大战#、#请支持低谷中的国足#等微话题频频被推上微博热搜榜。其中#嘲讽中国足球也该有底线#阅读量6.7亿,讨论量11.7万条;#请支持低谷中的国足#话题阅读量达2亿,讨论量2.6万条。
  激化
  在一波接一波的强势回怼中,“冯巩大战”的口水仗在网上愈演愈烈。许多营销号更是翻出了此前调侃国足的各类视频,为此次冯潇霆与巩汉林事件继续造势。
  资深表演艺术家冯巩在2月24日发布的调侃国足的短视频就被别用有心的营销号搬了出来,并且在网上大肆报道,一时间也将冯巩老师推上了热搜第一。
  视频中冯巩吐槽男足:“男足爱吃海参,看上去浑身是刺儿,其实挺软的。”对此,冯巩还谈到了中国女足,“中国女足爱吃面,因为她们知道要为中国人争点面儿,哈哈哈哈。”
  对此,知名足球评论员董路在微博上连续发文回击。他晒出了自己当年和邹德江一起说相声的视频,配文称:“你说喜剧表演艺术家踢球和我说相声比,哪个水平相对高一些?”
  随后,他又转发了冯巩的视频,配文称:“国足的流量,真香吧!当年春晚小品就经常抄网上的段子,咯吱人笑,现在拍段子,依然如此,真没长进啊!对了,提醒一下老艺术家:海参赞助整个中国之队的,女足队员也吃啊。到底谁蹭谁啊……”
  此番言论在网友间引起热议,迅速成为热搜榜一。网友评论:“你又何尝不是在蹭冯巩的流量”“春晚的节目,谁都可以吐槽,怎么到足球这里不行了呢”“女足也吃海参,为啥没人调侃女足”……
  相比董路的激烈言辞,演员李佳航的表态则显得更为理性,他发文表示希望大众不要随意宣泄愤怒,“毕竟中国足球臭了多少年了,最不缺少的就是骂声,而且是越来越差。但如果带起了不关注不看球,路过随口喷一嘴的风潮,我觉得也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劝架,也有人站队,社交媒体的“一出闹剧”正式上演。
  回应
  冯巩本尊被迫卷入“冯巩之战”。对此,冯巩经纪人17日回应,被卷入“冯巩之战”是躺着中枪,早前发布的谈及国足的视频被有人拿出来,纯粹是蹭流量,蹭热度。而对于足球评论人董路的“小品抄袭网络段子”指责,他回应称,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这并不是抄袭。
  至于冯巩早前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吐槽国足的视频,冯巩经纪人则回应称:“冯巩老师拍那个视频没有吐槽国足,我们对国足还是得爱戴的。抖音方面,它毕竟是我们这个工作的特点,我们基于喜剧的特色,说点话,调侃点话,不成为大问题,都不需要拿出来炒作,有人拿出来,我感觉纯粹是蹭流量,蹭热度。”
  冯巩经纪人表示冯巩此前已经有过很多涉及男足的项目作品,包括春晚冯巩和牛群的相声《亚运之最》(1991年央视春晚相声)等等,还曾调侃施拉普纳,“这种对于中国足球的说法很多,那时候大家都一笑而过。现在干吗要拿出来反复地炒作,这一点意思都没有。”
  点评
  当下的中国足坛,除了男足输球、女足夺冠之外,最热闹的也是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各种“口水之争”。但坦率地说,这样的争议并无实质性的意义,而且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最多也就是让围观者多一些、看热闹的人多一些,然后就不了了之……然而这一次却被频频推上热搜。对此,@中国足球报道发文总结,嘲讽中国足球也该有底线,“冯巩之战”已然偏离了事件的核心。
  面对各类“口水之争”,不少舆论表示,“竞技体育,菜是原罪”。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取决于球迷的看法,而取决于“足球人”如何正确认识中国足球,真心改变。用成绩、实力、用表现、用状态、用汗水和努力获得网友们的尊重。
  @人民网评: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不能在球场上拿成绩说话,在舆论场上,发再多的文章也不会收获多少同情,甚至引发更多的指责,得不偿失。对于中国男足相关的所有人来说,当前的第一要务,是真正地反思自己如何改变,面对接下来的两场比赛,拿出什么态度,改变大家的看法。否则中国男足的最低点恐怕还没到底,或许还有很多人等着看“男足的笑话”,等着收割一波流量。
  知名解说员韩乔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中国足球能咬紧牙关,卧薪尝胆,踏踏实实,过上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苦日子,还得听得起20年以上的逆耳忠言,这样的中国足球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