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大战”打了好几天,双方都没有击中问题的核心,巩说“你们挣着大钱踢着臭球”,冯说“球员也不容易,大家要多宽容”。
如果说大年初一兵败越南,是在舆论上压垮男足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话,到目前为止,人们仍然不知道在失利之后,男足未来到底应该怎么走下去。
发展青训要未来、持续归化要成绩、洋帅带来先进技战术、土帅提高团队凝聚力……输球之后的这一段时间,以上的多种观点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过反复的拉锯和扯皮。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缺的是坚定执行的决心和敢于负责任的从业者。
只有敢于承担失败的结果,才能坚定执行制定过的方针,金元足球大搞职业联赛、高薪外教反复来华、联赛启用U23制度培养新人……学塞尔维亚、学荷兰、学西班牙、学意大利,学了一圈最后还是输了越南,在国足持续输球的这近40年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太多的方法和计划,但是最终实现了多少呢?很少。
很难想象其他行业如中国足球这样飘忽不定,天天拍脑门做决策,一计不成又来一计,一届不行,再备战下一届,时间的蹉跎和成本的消耗,最终让所有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竞技体育领域中,失败绝对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败之后没有改变,看不到进步。
很难想象我们社会中如果科学研究、城市规划、产业升级、医疗改革等环节也如中国足球这般操作,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一个怎样糟糕和不稳定的状态。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以糟糕的成绩无缘直通东京奥运会,赛后中国篮协主席姚明面对“如果这个责任一定要有人为之负担的话,那个人是谁?”这样的问题。
就回复了一个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