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3月24日新华社)
近年来,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突破,例如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异种移植等等,科技的重大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科技伦理治理带来重大挑战。《意见》的出台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界和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提升对科技伦理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对推动科技向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将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增进人民福祉的大义所在。近年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但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勇闯“无人区”的现实需要。科技创新必须伦理先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划定“红线”和“底线”创新发展的前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技活动不得危害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侵害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资助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科技伦理的目标就是捍卫科学共同体沿着这样的轨道往前发展,在价值判断的维度来保障科技的发展方向。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在积极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推动科技向善,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让更多科技成果造福全人类。“科技向善”指向的,必将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