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刘晓林
爱读书的人,在床头枕边总会放置一两本自己喜爱的书,睡觉前半躺在床上,在柔和的灯光下悉心阅读。人们将睡前阅读的书称为“枕边书”。
枕边书不是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书籍,而是“闲书”,但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书。少年时,自己偏爱语文、历史等学科,而对数理化却难以提起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公式,令人费解的物理概念,难以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越看越晕。记得那年复课迎考的一天晚上,伏在书桌上演算数学题,枯燥无味的x、y搅得我头昏脑涨,心烦意乱,整个晚上也解不了几道题。慢慢地瞌睡上来了,赶也赶不走,一气之下,上床睡觉。半躺在床上,顺手从枕头下面拿出一本《古文观止》读了起来。
捧着这本竖排版繁体大字本的《古文观止》,读起来竟是轻松自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李密的《陈情表》,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前后《赤壁赋》,一篇接着一篇,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睡意没有了,精神也振奋了,又拿起了课本继续复习,只是没敢再捧数学书。
枕边堆书,睡前拥读,既是读书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雅趣,自古有之。唐末诗人李九龄在《山中寄友人》诗中道:“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诗人隐居山中,窗前流水潺潺,枕边书声朗朗,自是悠闲自在。《菜根谭》作者洪应明说:“菜根无需费油煮,留给青灯枕边书。”说的是要把炒菜的油省下来,留作晚上点灯看书。有回忆录说,当年追求进步到延安的革命青年,生活虽然清苦,但也不忘读书,一点一滴地把菜油节省下来,留作夜晚在窑洞里点油灯,看书、抄书。“雨巷诗人”戴望舒说过:“你问我的欢乐何在?窗前明月枕边书。”更有人说道:枕边读书,读到酣畅淋漓处,若披惠风,若遇甘霖,若饮琼浆,齿颊留馨,宠辱皆忘。读书读到这种境界,那是何等的快哉!
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难得整块时间读书,睡前看手机似乎成了生活中的一个惯例。但是浏览手机是不能代替读书的。我偏爱纸质书,无论是装帧考究的精装本,还是设计简单的平装本,捧在手中,总是平添了几分踏实和厚重。无论是早晨太阳刚刚升起,还是享受着午后和煦的阳光,还是晚饭后坐在书桌前,一杯清茶,一本书,手中一支笔,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当时的心得,留下阅读的痕迹。而睡前读“闲书”,更是让自己忙碌了一天的身体放松,让自己的大脑松弛,在静静的夜晚能够闻到那些文字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平静风雅,带你进入一个香甜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