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
  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并出现局部暴发,安徽各地聚焦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稳增长、优环境、惠民生、防风险,一方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另一方面狠抓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力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共同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
  “雨中打伞”帮企业渡过难关
  今年3月,面对陡然升级的疫情形势,一道即将“停摆”的难题摆到了安徽三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面前。作为马鞍山市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受到突发疫情影响,公司资金回笼不及时,需要银行贷款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无闲置抵押物,年限不能满足授信需求……光靠公司自身去解决这些问题,可谓“难上加难”。对企业需求不能轻易放弃,马鞍山市企业服务中心了解企业情况后,决定转变思路,倡导银行以线上小微易贷信用产品切入,匹配适合企业的模式,并协调银行继续创新金融产品,最终与企业成功建立合作关系,发放小微易贷(发票模式)贷款2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2022年3月,面对新一轮突发疫情,马鞍山市出台《应对新冠疫情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政策意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全市经济平稳有效运行。政策出台后,各部门积极响应,制定贯彻落实细则、申报流程等;同时受到企业广泛关注。
  为了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加大调度力度。三月下旬,当地政府部门还召开了全市存贷款调度会,对贷款增速较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一走访、了解原因、协调问题,据统计,3月27日至31日,马鞍山全市新增贷款28.80亿元。同时马鞍山市企业服务中心协调10余家企业点对点对接相关金融机构,获得贷款2.3亿元,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企业融资困难。
  疫情发生以来,马鞍山经信局精准聚焦企业需求,创新开展多项为企服务活动,确保服务不打烊、不降质。通过线上搭建产业供需平台,促进全市企业内循环,以及线上宣传培训等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重点宣讲制造业三年倍增、惠企纾困“十二条”等新政策,线上指导企业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工业互联网平台、省专精特新冠军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宣讲7场,惠及企业340余户。切实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多方发力助企解燃“煤”之急
  4月7日上午,随着淮南矿业集团煤炭集装箱首发专列运送的1900吨优质煤炭,被分车卸载到厂区干煤棚内,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锋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是亳州市第一家热电联产企业,担负着老城区、市经开区、谯城经开区商业和工业企业的供热供电任务。该公司建成投用的热网管线7条,规划及建设中的热网管线3条,热网长度超40km,拥有工商业热用户超100家。
  “去掉当天生产消耗的煤炭,干煤棚煤炭库存量在1500吨左右,接下来的四五天,生产用煤暂时不愁了。”于锋介绍,该公司干煤棚正常的煤炭库存量在5000吨左右,可保障半月的生产用煤。过去是通过普通公路汽运从淮南矿业集团每天运输10~15车、每车30吨煤炭,随着疫情多点散发,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运输都出现了困难,干煤棚日前最低煤炭库存量不足500吨,“只够维持公司一天的正常生产,大家当时都非常着急,多亏了淮南矿业集团紧急调配的煤炭,以及亳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的多方支持,让我们顺利渡过了难关。”
  多方发力帮助亳州瑞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解决燃“煤”之急,是亳州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保民生、保运转、保生产物资流通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亳州市“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亳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日前也发布通告,从4月4日起,亳州市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坚持严防严控、落实主动报备、开展“四送一服”等措施,统筹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保民生、保运转、保生产的物资流通工作。同时,开通服务热线电话,专门受理各企业、单位的有关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开足马力把耽误的生产追回来
  4月19日上午,一辆辆满载化肥的大型货车从阜阳市安徽昊源化工厂区驶出,为华东、华南地区的农田输送“能量”。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没有让这个化工龙头企业停步。特别是阜城解除静态管理以来,昊源化工在落实厂区工人闭环管理、进出车辆和人员严格查验等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优化轮班作业,开足马力供应春耕春管用肥。
  “防疫不放松、生产不断档。现在,每天有100多辆半挂车出入厂区,运出的化肥量超过6000吨。”昊源化工销售经理孙凯旋介绍。
  4月14日20时起,阜城三区解除静态管理。“暂停”10天之后,“静”下来的城市,以追赶的脚步“动”起来。一家家企业、一个个园区,机器响起来了,产业工人忙起来了。科学排班、提升效率,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既定的进度“抢回来”,抓生产、赶订单的“春潮”再次奔涌。
  日前,位于阜阳市颍泉区的安徽智磁新材料已然实现复工达产,一批批非晶带材接连下线,进一步密切着阜阳新材料产业集群与广阔市场的联系……为加快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步伐,阜阳市还向规上工业企业及其他有实际需要的工业企业派驻了复工复产联络员和疫情防控指导员,在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宣传解读助企政策,切实提供暖心帮扶。特别是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物流不畅及人员返岗等问题,摸实情、出实招,疏通堵点、消除难点,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保障企业尽快复工达产、稳步开拓市场。
  截至4月19日,阜城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两员”全覆盖,383家实现复工复产,复工率达99.5%。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建立在稳固的疫情防控成果之上。企业抢时间,更要保安全。
  阜阳市经信局局长韩烁介绍,在持续为企优环境的同时,下一步,市经信部门将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复工复产联络员、疫情防控指导员作用,全力支持企业稳产增产、达产达效,想方设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上来,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真金白银”确保生产有序进行
  统筹坚持一手抓防疫不松劲,一手抓发展劲不松,安徽各地压实压细各行各业防控责任,全力以赴稳增长、优环境、惠民生、防风险,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精准实施“稳增长”系列举措,合肥市先后出台稳企纾困两个“九条政策”,从“免”“补”“减”“缓”“放”等方面,支持市场主体尤其是特困行业渡过难关,累计兑现各级各类惠企政策资金79.6亿元,一季度,全市市场主体净增5.54万户、同比增长30%。
  合肥市县两级组建稳发展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日牵头调度,邀请重点企业现场会商,共性问题统筹协调,个性问题“一企一策”,重点解决企业原料进不来、设备到不了、产品出不去等方面问题,4月6日以来,市级专班已解蔚来汽车等10余家重点企业跨省重大问题30多个。
  同时,完善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机制,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召开项目要素保障会,累计调度项目22个、总投资813.8亿元,落实1209.5亩“林改建”指标、554.4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13.5亿元融资需求,通过市场化交易盘活铸造产能30万吨。
  入春以来,安庆市供销社以“保障供应、稳价保质、优化服务”为目标,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耕农资供应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累计采购肥料10.55万吨、农膜333吨,已开展土地托管面积12.60万亩,配方施肥面积11.08万亩次,统防统治服务14.97万亩次,农机作业面积31万亩次。
  当前,安庆高新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确保各工业项目有序推进。该区提前谋划“一企一策”,对企业的特性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优化项目推进方案,确保山口片综合开发PPP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制定落实项目进展周调度机制,按照企业进度倒排节点,逐一完成11个重点在建项目的建设计划,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目前,该区有32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另有古特、会通2个项目已实现投产。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