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禾页
吃蒿子粑,是老家桐城当地的一种习俗。前不久,姑姑回桐城探亲,给我们捎来了一袋子蒿子粑。
下班回家,意料之外的美食让我激动不已,赶紧拍照、发朋友圈留念,嘴间蒿子的香味,也让我心头再次惦念起故乡,惦念起过往的生活。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也是野蒿飘香的时节。民谚说,三月蒿,当柴烧。摘蒿子的时间不能太晚,农历二月份开始,在乡下,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农妇、小孩,在田野、池塘边挎着篮子采摘。一场春雨后,地里的嫩芽蹿得更快。儿时的我便跟着母亲,在她的带领传授下,寻觅蒿子并采下它柔软的一两寸尖芽。
等采的蒿子有半篮,我们便回家做粑粑。记忆中还是老家的柴火灶做出的粑最香。蒿子洗净捣碎,经过反复搓揉去掉浓汁。取一块肥肉相间的腊肉,切成肉丁,在大锅里炒熟,和蒿子一起,倒入米粉和水,揉搓成扁圆的粑。母亲会强调一定要放肥肉在粑粑里,口感才好。把握好柴火的火候和时间,等香油把白色的糯米粑两面表层都煎成金黄微酥,便做好了。出锅的滚烫,也挡不住第一口想尝到的欲望。外酥里糯,蒿子的清香糅进腊肉的醇厚,不经意嚼到一块瘦肉更是惊喜。吃上几块蒿子粑粑,对儿时的我们来说简直是整个春天的珍品。
离开老家后,很多年没有采摘过蒿子。前些年清明回家,赶得巧能用亲戚送来的材料亲手做一次。今年能在三月三吃到已是庆幸。舌尖的蒿子粑粑正香,浓浓的乡愁升起。很想尽快回趟老家,看一眼故乡,看一眼池塘和田野,看一眼越来越空旷的村庄,看一眼曾经的老屋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