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六百公里回家路,幸好有爱心守护
在生命最后时刻,患癌父亲从上海返回霍邱老家;儿子想带父亲在家乡走走看看

  生命最后时刻,在上海打工20多年的李先生想要叶落归根,但因疫情封控、交通管制,600公里的回家路几乎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连日来,一条暖心守护的回家之路引发很多人的关注。在上海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以及多方努力协调下,5月18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当事人李先生和儿子小李已抵达老家霍邱县,并进入当地医院隔离治疗。小李说,感谢这么多人关心,父亲目前情况比较稳定。
  感恩 爱心守护六百公里回家路
  返乡行程是在17日晚上敲定的。小李告诉记者,当晚9点多他们与爱心企业的车辆会合,从上海出发一路往家的方向行进。护送的商务车后排座椅可以放倒,小李帮父亲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让父亲16天来仅靠营养液维持的身体可以舒服一点。
  一路上,小李不时观察着父亲的状况。防护服下,是一个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和一张蜡黄的脸。也许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乡愁,车子离家乡近了,小李发现父亲的精神状态好了一些。
  历经8个多小时,这辆车终于在18日早上6点多抵达霍邱县马店收费站。此时,当地的救护车已经提前在路口等待了。父子俩完成防疫部门核酸检测程序后,于早上7点多上了救护车,10来分钟就抵达了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进行隔离治疗。对于当地政府部门给予的协调帮助,小李非常感激。
  其实,这是一趟艰难的回乡之路。今年4月30日,小李的父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被确诊为肠癌,癌细胞已转移扩散到肝脏和胰腺。从医生口中得知已经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小李忍痛决定带父亲回老家,陪他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面对疫情封控、交通管制,想要回家谈何容易。此前在治疗期间,因病床紧张,小李陪着父亲窝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度过了16天。
  在看到“广西病危爸爸1700公里转运”的全网直播后,小李心里又燃起了希望。5月16日,他在上海向当地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发出求助,并获得了回应。在多方协调下,他拿到了相关手续,一场爱心守护的“紧急转运”开启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也加入了协调联系的队伍,与霍邱县当地医院和政府对接,为李家父子的返乡之行加油助力。
  这一夜,很多人都没有睡。“有人说,回家的夜路并不漆黑,因为有爱照亮前方!”这些温暖的话语,带给李家父子很多的宽慰。
  遗憾 想孝顺父亲却没更多时间
  回家了,就踏实了。经历了长途奔波,此刻看着在病床上沉睡的父亲,小李心里也好受了一些。“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要保留他的尊严。”小李说,自己此前一直瞒着父亲,没告诉他病情严重程度,一直说是回老家治疗,正好上海那边床位紧张没有地方住,也是叶落归根吧。
  看到手机不断弹出的信息,深陷病痛的李先生渐渐知道了一些内情。在45岁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残酷的。孩子3岁时,妻子离开了他们父子。20多年来,李先生靠着在上海辛苦打工的微薄收入,撑起了整个家……
  小李说,父亲在上海一家空调厂从事安装工作,一个月三四千块钱。而他自己也在刚成年的时候来上海学技术进公司,如今他20多岁正处在创业起步阶段。“没想到自己现在有点能力可以孝顺父亲了,但他却要离开我了……”
  在小李眼里,为了守护他和这个家,父亲一直很坚强。10多年前,父亲硬是借钱重新修了房子,为还上这笔债,他拼命在外挣钱,新房快成老房子了,他却一天都没住过。这些年,父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用。
  如今背着父亲擦干眼泪,小李还有一个计划需要跟时间赛跑。他想等父亲隔离治疗结束,情况稳定一些,带着父亲到霍邱当地转转,“父亲一直在外面打工,五年没回来了,带他再看看家乡吧……”小李轻声地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