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安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才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凸显。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高校应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战略意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增动能。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突出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中心,做好系统谋划、超前布局,构建以特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建立健全学科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机制,主动对接安徽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带动专业优化、以专业优化促进产业发展,做优基础研究学科专业、做强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做精战略急需学科专业、做实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强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和校地联合育人,共建一批科教融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深入实施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继续深化书院制、学分制改革,让具有发展潜力的拔尖学生成长成才。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培育塑造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大先生”。聚焦“四有”好老师要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安徽科学家邓稼先、郭永怀等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通过健全教师荣誉制度、构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引导教师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做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
厚植战略人才力量,集聚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高精尖缺领域,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治国理政新领域新方向,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任务,积极融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共同体建设,推动战略人才力量聚合。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发现和培养一批能站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科学规划人才成长路径,针对不同人才特点分类制定培养方案,支持他们跨学校、跨部门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人文社科创新团队建设,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关心关爱青年人才,发现和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潜力和创新活力的青年骨干人才。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一大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拓宽人才发展空间。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特色、质量和贡献。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生态,选定基础研究特区,自由探索类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目标导向类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设定长考核周期,加强过程评估监管。改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支持教师多元发展,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体系,分类设置评价指标,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导向,根据学科建设实际,科学约定教师发展周期任务,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有机衔接的全员考核机制。完善人才激励和动力机制,不断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营造相对宽松自由、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的创新氛围。
安徽大学赵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