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池州齐山风景区内马军寨附近一处新发现的地质景观——“大脚印”引起网友及主管部门的关注。据悉,该处发现在《齐山志》《齐山岩洞志》上均未有记载。神秘“大脚印”从何而来?5月19日,受邀赴齐山开展生态植被调研与地质科考工作的池州学院相关地质专家在现场进行了勘查,并从科学角度对其由来进行了解释。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也随同进行了现场探访。
记者在现场看到,神秘“大脚印”位于池州齐山景区华盖洞与马军寨之间一处灌木丛里。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旅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那里杂草丛生,茂密的灌木将“大脚印”遮得严严实实,不深入探寻,根本无法发现。“在发现‘大脚印’之后,我们立即组织了一批维护人员,对景点附近的杂草进行了清理。目前,‘大脚印’附近杂草已基本清理完毕。”
现场勘查的池州学院地质专家陈保平教授介绍,这种神奇的地质景观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石灰岩受自然界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软弱的部分被侵蚀,坚硬的部分得以保存。长年累月的差异侵蚀,在岩石上留下了一个类似脚印的痕迹。“大脚印”底部较为平整,极有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因“大脚印”四周不易透风,在这里生火比较容易,平整的“脚掌”与后期的人为因素相关性更大。
陈保平教授介绍,位于池州城南的齐山景区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属于喀斯特地貌,除了“大脚印”这样的神奇景观,据史料记载,齐山还有溶洞32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溶洞有通天洞、华盖洞、石燕洞、狮子洞、左史洞、强盗洞等。“齐山的这些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可作为实习基地供高校的专家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在林业和湿地专家的指导下,近期我们重点开展了旅游线路石、洞、峡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死树、风吹雪压倒的树木、草本藤蔓和杂竹、杂刺等,让志书上记载的石、洞、峡、泉和摩崖石刻等景观重新显露出来。”景区管委会旅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与池州学院合作,挖掘齐山历史文化内涵,开展文化活化与创意项目研究,不断提升景区的整体品质,给市民及游客创造一个较高品质的城市景点。
苏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