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治理共享单车“牛皮癣”也需“责任共享”
  5月24日9时许,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地铁站口,停满了共享单车。一些共享单车的车筐里、车身处,被贴上了各种小广告:24小时美女服务、公积金提取、租房、代开发票、私密会所、京牌指标……这些小广告不仅多为非法内容,而且呈现形式多样,有的以二维码形式存在,还刻意张贴在原有二维码处,让人一眼很难分辨其与骑乘扫描二维码的区别。(5月25日《法治日报》)
  随意张贴的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比之固定张贴在墙面、灯杆等处的小广告,共享单车“牛皮癣”的流动范围更广,受众更多,负面传播的影响力更强,治理的难度也更大。
  共享单车“牛皮癣”的内容乱七八糟,其中不少大打低俗牌。这些小广告的内容不健康,违背公序良俗和社会良好风尚,对社会环境是一种污染,也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和伤害。一些共享单车“牛皮癣”还暗含着强制下载安装、窃取个人信息、套路贷、消费欺诈甚至诈骗等陷阱,给公众的权益带来隐患。即便有些小广告的内容合法,但随意张贴在共享单车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对共享单车的管理,破坏了市容市貌。
  对于共享单车“牛皮癣”,民众已经不堪其扰,也产生了强烈的治理需求。对此,有关监管部门、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回应。
  共享单车“牛皮癣”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问题,涉及多个治理责任主体,显然,对应的治理也需要各方“责任共享”,形成合力。城管、市场监管、交通、公安、电信管理等部门应建立联合治理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共享单车“牛皮癣”进行全面排查,依据各自的监管职责对相关问题进行认领、甄别、定性、处置,并及时移交线索,共享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癣”索骥,启动追责程序,打掉共享单车“牛皮癣”背后的灰黑产业链条。针对本地通信运营商无法对违法异地号码进行停机处置的问题,有必要创新监管方式,赋予本地通信运营商限停异地违法号码的权限,建立异地停机抄告机制,增强治理行动的制约力、震慑力。监管部门还有必要以约谈、责令整改等方式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守住法律底线,规范正常广告的投放运营行为。共享单车企业也应承担好主体责任,完善对小广告的治理制度,增加对防粘贴材料或技术的应用,及时清理共享单车上违法违规的或让人感觉“不正经”的小广告。当然,骑行消费者同样应该积极参与对共享单车“牛皮癣”的治理,最基本的参与方式是:不受形形色色小广告的诱惑,在内容低俗、误导“走偏门”的小广告面前尤其要保持理性,避而远之,尽量不看不扫小广告,并向有关部门积极举报内容或形式涉嫌违法的小广告,为监管部门提供治理线索。
  李英锋/文沈海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