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涩到成熟,合肥经开区首届名班主任、一级教师卢敏莉走过了24年时光。8000多个日日夜夜,改变了她的容颜,没有改变的,是她对教育的初心与情怀。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卢敏莉把对教育的热情化为点点春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着一棵棵幼苗。她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以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爱浇筑起学生的成长乐土,也收获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精磨教学 让课堂欢乐多一点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
语文课上,伴随着课文《挑山工》的内容,卢敏莉举起教室中的扫把扛在了肩上,她的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学生们注意,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同学们眼中,班主任卢敏莉就是这样:幽默、风趣,课堂上总能带来许多出其不意的小惊喜。
“原来折尺形上山是这样走的呀。”“他们挑着这么重的担子还能上山,真辛苦。”听着学生们的讨论,卢敏莉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达成了。“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见过扁担,想让他们理解挑山工如何挑着重担登山,确实有些难度。”从小在农村长大、有过挑水经历的卢敏莉认为,言传不如身教,像这样直接演示挑扁担,简单又直接。
1998年,中师毕业后的卢敏莉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2008年,她来到合肥,加入了经开教育这个大家庭,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来到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在卢敏莉看来,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阅读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为了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她将课堂外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每日午餐后,学生们迎来了20分钟的午会课。最近读了哪些书?什么情节最吸引你?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孩子们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
近年来,卢敏莉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并多次获校、区、市优秀班集体称号。她本人更是先后荣获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经开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中队辅导员、合经区名班主任、合肥经开区首届功勋班主任、合肥经开区师德标兵、合肥经开区第四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等殊荣。
习惯养成 让班级管理活一点
“快看,我换到一张绿苹果卡,太好了!”
在卢敏莉的班级,只要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整洁准确、学习有所进步,都有机会获得一张奖励贴。集齐20个奖励贴之后,即可兑换一张学校统一制作的绿苹果卡。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奖励,让学生认识到点滴积累的重要性,也在无形中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卢敏
晨读检查员、护绿小精灵、放学路队长、光盘监督员……上课前,还有各科的口令小班长根据课程的不同,带领大家背古诗、乘法表、唱歌。在卢敏莉的班级,她会根据学生的特长,把班级的各项工作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肩上有了责任,每个岗位的学生都能尽职尽责,认真完成任务,由此培养了许多有能力的小班干、小能手们。
与此同时,卢敏莉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她将班级41名学生分为6大组,就近的4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组员轮流当组长。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提升,也更加懂得尊重同学、老师的劳动成果。而随着劳动教育被纳入必修课,卢敏莉在班级设置了“跳绳达A”活动,每周五进行测评并及时奖励。在她的带领下,全班同学跳绳的热情高涨。此外,对应劳动课程教学,她还带领同学种植凤仙花,观察植物的成长,将生命教育融入劳动实践之中。
走进心灵 让师生距离近一点
要想做“好班主任”,首先要“做好”班主任。十几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卢敏莉将发自内心的爱给予了学生,用宽容和智慧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二年级上学期的最后一节总结课上,卢敏莉通过抽奖的方式,提前送给学生们一份特殊的春节礼物:作业本、书籍、气球,以及老师的拥抱……把拥抱作为礼物,卢敏莉最初有些顾虑,担心学生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更愿意得到实际的奖励。然而,当天放学后,卢敏莉收到一条来自家长的信息:“卢老师您好!来对孩子们来说,老师的拥抱是那么温暖,那么重要。下学期刚一开学,卢敏莉就把拥抱作为一份特殊的开学礼物送给了朵朵。看着孩子的笑脸,卢敏莉的心里热乎乎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是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作为一名班主任,卢敏莉常常将这段话作为考量自身工作的重要标准。
课间,她与学生们一起谈心、说笑、游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快乐地表达,平等地交流。课外,对于重点学生、特殊学生等群体,她还要进行上门家访或是个别约谈。像这样和学生做朋友,和家长做朋友,通过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美好成长。“我相信,教育是从爱开始的。”卢敏莉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爱心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凭借着对教育始终如一的坚守与热爱,在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卢敏莉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卢敏莉坦言,这是对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最大肯定。一路奉献、一路收获。三尺讲台上,她将继续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春。
孙习先杨小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