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杨爱迪:
希望为地球上每个运动体导航
  杨爱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8届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将科技创新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创办了一家航空科技公司,希望用实际行动为产业发展积极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把想法凝结成现实
  大多数男生心中都有一个“航模梦”,杨爱迪也不例外。他小时候就迷恋各种飞机、军舰模型,从小学到大学,杨爱迪利用闲暇时间学习、钻研了各种模型知识。从每一个零件、每一步计算开始,他慢慢地摸索尝试,终于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艘驱逐舰模型,并在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更让他坚定了信念,去探索各种有趣的模型知识,用双手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凝结成现实。
  在接触了飞行器的知识后,杨爱迪的心中燃起了一个梦想:他想要亲手设计并制造一台飞行器。2016年5月,杨爱迪看到一段关于无人机坠毁的视频,唤起了他对飞行器安全性的重视。他发现,在现有的飞行器方案中,有实现垂直起降、悬停等功能的,有满足高速、远程飞行等需求的,但都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两种需求,而且飞行器普遍存在稳定性差、驱动力不足的缺陷。为此他说:“我就想做一个稳定性足够好、气动效率高的垂直起降飞机。”
  有想法就立即行动,杨爱迪第二天起床就开始查找资料,分析原理。查阅了很多资料后,在某个夜晚,他灵光一闪,有了自己的想法,立即从床上一跃而起,画下两页草图。他拿着草图与机械专业的朋友交流讨论,经过一两个月的实验探索,结果虽不达预期,但是他并不气馁。
  2017年3月,在成都航天院的一次项目交流会上,当杨爱迪在许多专家、行业泰斗面前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时,其他科研机构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后,一批专家来到中国科大进行调研论证,最终决定共同开发这一项全要素矢量推进系统。杨爱迪自创的改变推力三要素的新型推进技术改进了现有的推进方法和理念,这种变结构垂直起降飞行器方案虽然还在实验室研发阶段,但已经获得5项国内发明专利。
  聚焦定位导航模块
  伴随着创新项目的开展,杨爱迪不断凝练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逐渐从“整机”研发聚焦到“关键器件”——定位导航模块。
  2018年11月28日,杨爱迪注册了航空科技公司,并且确定了发展方向:飞行器和导航定位设备。自此,杨爱迪的创业历程正式开启。
  杨爱迪的公司经过三年的技术打磨和沉淀,积累了两大系列共十几项惯性导航和卫星视觉组合导航的方案和产品。他们为中国兵器、科大讯飞、中国电科、华为、大疆、云洲智能、一清创新、黑芝麻智能等100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累计交付超10000套系统模组。他们的产品适用于任何运动体,不仅在成熟行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在很多新兴领域也有待探索和开发,杨爱迪也希望为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运动体导航。
  创业伊始,从白手起家到经历疫情后的弹尽粮绝,从创意迸发、踌躇满志到资源枯竭、推倒重来……回首创业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说道,每当遇到挫败困难时,老师们对团队的关怀指导和不断扶持给了他勇往无前、奋斗不息的支撑力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