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黄廷付
上周末,我们回老家的时候,突然看到相框里多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母亲站在小桥流水边,身后粉红色的桃花映红了她的脸,一身深红的衣衫,更是让母亲看上去比平时年轻了许多。
我惊讶地问母亲,“娘,这是你啥时候拍的照片?看起来很年轻啊。”母亲看着照片笑了,她用手拢起花白的头发,“这是我上个月去镇上的照相馆拍的。咱们村里很多人都拍了,大家都说我最上相,拍得最好看。”说这话的时候,母亲还不好意思地笑了。看到母亲眼角的皱纹,我的心里不禁变得沉重起来。
我一直记得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母亲年轻的时候确实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大美人。母亲的柜子里有一套出门时才穿的衣服,其实衣服也不很高档,只是干净、整洁而已。尽管母亲平时穿着破旧的衣服,每天干着农活,皮肤晒得黝黑,但她只要赶集或者走亲戚,就会取出那件干净的衣服换上,再梳妆一下,整个人瞬间就变得年轻许多。
母亲的相框里到现在还保存着一张她年轻时的黑白照片,也是她那些年唯一拍的一张照片。母亲说,拍那张照片的时候她还没有结婚。那张照片应该是拍在夏天,也看不到什么背景,照片上只有一个年轻的姑娘,穿着白色的确良褂子,梳着两条大辫子,她的左手抚在辫子上,右手里拿着一卷画报,明亮的双眸里含着淡淡的微笑,更显得落落大方,宛若一个书卷味十足的大家闺秀。这张照片还是父亲保存的,那时候我的父亲在吉林当兵,可以想象一下父亲拿着这张照片的情景,肯定是非常激动。
我是看着母亲的青春慢慢消失的。在那些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岁月里,母亲和父亲一起不分昼夜地在田地里劳动,他们一直口里挪肚里攒,省下钱来供我们读书。过年的时候,我们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跑来跑去,母亲却从未添过新衣服。母亲只有一件大红色的棉袄,还是她陪嫁的衣裳。那件唯一的大红袄,母亲很少单独穿,因为她要不停地干活。冷的时候,母亲总会把一件破旧的衣服罩在红棉袄的外面,一直到新年那几天,母亲才舍得脱去那件旧外套。村里人看到穿着那件红棉袄的母亲,总会夸赞一句,说母亲是一个时尚、洋气的女人,一点都不像农村人。
前几年,春节前,我拉着母亲要带她去买些衣服,母亲总是摇摇头。“你们现在孩子小,要把剩余的钱都攒起来,以后孩子用钱的地方可多着呢。”母亲66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不和母亲商量,每人给母亲买了一套新衣裳。母亲看到后嗔怪我们乱花钱,我们笑着对母亲说:“娘,咱们现在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帮您把逝去的青春找回来。”母亲笑着摇摇头,拿过那几件新衣裳,挨个试着。
我站在那张照片前许久,心里不由得感叹,要是母亲能一直这样年轻多好啊!母亲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我要是一直不老,那不成了妖怪了。”爱人在旁边接了一句:“妈,你一点都不老,你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是最年轻、最漂亮、最时尚的老妈。”
母亲开心地笑了,看起来好像又年轻了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