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母亲的粽子
  □铜陵阮逢年
  佳节仍未到,已闻粽子香。昨天在菜市场买了六个粽子,回家一煮剪开粽叶,那染得翠绿的糯米,飘逸着浓浓的清香,使我想起母亲在世时包粽子的情景。
  儿时,每近端午节,母亲总要一手牵着我,一手挎一只硕大的竹篮,去那密匝匝疯长的芦荡采宽宽的苇叶。母亲采撷苇叶时,怕我一个人站在堤埂上寂寞,就替我卷只苇叶哨。我将哨放在唇边,轻轻地吹着,清亮的哨声唤醒了我懵懂的童年。不一会儿母亲就采摘了一大篮苇叶,回家就开始淘米包粽子。母亲心灵手巧,手指间缠绕几下,便会翻出多种花样,菱角粽、斧头粽、塔式粽等等。上锅煮熟,那粽子出得汤来,清香四溢,青翠逼眼,叫人垂涎。
  最使我难忘的,还是50多年前考师范吃粽子的事。那一年,我初中毕业准备考师范学校。临考之前我突患疾病,错过了最佳复习时光。痊愈后,心灰意懒的我,不想参加考试了。母亲很是焦虑,三番五次地劝我说:“孩儿,不管考上考不上,你一定要去试试。考不取又不是丢人的事,但我相信我儿的能耐,你一定能考上师范学校。”我不忍心扫母亲的兴,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去应试。
  考试的前一天,母亲从屋梁上取下那只破旧的竹篮,篮内竟是一扎扎落满灰尘的苇叶。我诧异地问:“哪来的苇叶?”母亲笑笑:“这是今年端午节时我特意留下的,预备你考试时包粽子给你吃,让你‘包中’。”我心里好一阵激动,心想再不去考试,就对不起母亲了。
  吃过晚饭,母亲忙着刷掉苇叶上面的灰尘,放入盛满清水的桶里浸泡,然后刷锅,淘米。夏夜,月儿弯弯,萤火点点。母亲从桶里捞出苇叶,苇叶经水一泡,几乎和新采的一样青翠。我给母亲摇扇子,驱赶蚊虫,母亲包粽子。她年纪大了,手没有年轻时那么敏捷了,但包的粽子和以前一样精巧,丰满。母亲是那样的认真,一绺白发挂在她那清癯的脸庞上,也顾不得捋一下。
  母亲不时催我去睡,可我毫无睡意。包到一半时,已近子夜。母亲又一次催促道:“儿呀,快去睡吧,明天还要赶路。”一觉醒来,屋里已漫溢着粽子的清香。吃早饭时,母亲将一串粽子放在我面前,说:“吃粽子吧,粽子就是‘中了’,吃了粽子心底里踏实。”望着母亲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头一热,泪水悄悄地爬上了眼帘。
  我噙着泪,剥掉粽叶,蘸上白糖,咬了一口,顿时一股香甜沁入我的心田。一样的苇叶,一样的糯米,我却觉得那天的粽子比以往所吃过的都香,都甜。那年,我是吃了母亲包的粽子考进师范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