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
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拓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将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支持事业单位面向高水平技能人才开展定向招聘。(6月8日《工人日报》)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国选人用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也打造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人才队伍。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多,人才高消费现象屡见不鲜。如不少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动不动就把本科、硕士乃至博士作为招聘门槛。只有少数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才允许专科及高职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这也是当前许多家庭宁愿复读一年,也不愿让孩子上高职院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北京此次专门出台政策,明确要求把高职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无疑在行政事业单位招考方式上是一次创新之举,也是一次选人用人的破冰行动,尤其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队伍建设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可谓是双赢之举。正如网友所说:虽然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不是职校学生的唯一出路,但北京把高职生纳入公考范围,具有鲜明而重要的导向意义,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报考职业院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最激烈的竞争自然是人才竞争,无论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单位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才的概念、范围也在变化。一个美好的城市,要有硕士、博士,同时也离不开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劳动者。无数事实早已充分证明: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同样是人才。
此次北京市面向高职毕业生敞开公务员招考大门,既拓宽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为其提供了更多乃至更高的施展才华的平台,也是践行“不拘一格降人才”选人用人原则。尤其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在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时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促进人岗相适,让社会有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人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