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一街一巷皆是诗。历史上,东大街、南大街、胜利街、北大街,构成了桐城派故里基本的交通脉络,意义特殊。2001年,原胜利街、原南大街更名为南门街。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一条古街三个名同时呈现的怪象,不仅让外来游客莫名其妙,甚至弄得土生土长的桐城人也“找不着北”。
同一门店门头出现不同的街名
“老母亲生病后,亲属赶紧拨打了120。”令王先生哭笑不得的是,明明报了“南门街×号”,救护车却跑到了原南大街的巷口,殊不知,救护车与患者所处的位置足足相距500米远。土生土长的老驾驶员找不到古街的一户人家,对于桐城市民的困惑,6月15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据了解,2021年11月7日,国务院批准公布桐城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此它成为了我国第1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第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夏日的中午,格外炎热,记者至南门街从北往南走访时发现,刚进街口,一处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胜利街的牌子竖立在街边格外显眼,而老街古宅的门头却是南门街。
走完南门街(原胜利街)北段,隔一条马路便是南门街南段,同样一块醒目的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南大街的牌子竖立在街边。
与原胜利街上胜利街与南门街同时呈现在同一个门头一样,原南大街与南门街呈现在同一家门店上的牌子同样比比皆是。
胜利街、南大街、南门街,一条古街三个名并存的现象,不仅让土生土长的桐城人“找不着北”,更让外地来的游客“雾里看花”。
20多年前就注销的地名仍在使用
对于一条街呈现三个名的怪象,桐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的工作人员武先生回应记者时表示,桐城市区南门街位于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根据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区街、路、巷标准地名的通知》(桐政发〔2001〕46号),早在2001年9月28日,原胜利街、原南大街就公布更名为南门街。
武先生说,接到市民反映后,桐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工作人员今年5月17日会同文昌街道办事处民政办工作人员深入六尺巷社区南门街展开调查。武先生说,经了解,现在的南门街居户,设有门牌号码,均为“南门街×号”。而“南门街×号”为2020年挂牌的,但原有门牌号并没有拆除。
武先生说,月18日经与桐城市名城办联系,确认桐城市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胜利街还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申报。而记者在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区街、路、巷标准地名的通知》中发现,胜利街2001年9月28日就注销了地名。
将规范做好地名变更后续工作
武先生还表示,经工作人员与桐城市公安局户籍管理中心对接了解到,原胜利街、原南大街地名变更后,换领新
报料\问政\投诉身份证或户口新登记更换户口簿的,一律使用了新地名“南门街”。而记者在探访时发现,部分未前往户籍中心更换户口簿或换领新身份证的,住址信息仍为“胜利街”与“南大街”。
对此,武先生表示,今后,桐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将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规范做好地名变更后的相关后续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据了解,为规范地名命名,2019年,安庆市曾公开征集地名方面的专家,后特别成立了“安庆市地(路)名专家委员会”。安庆市地(路)名专家委员会专家任先生表示,胜利街注销了,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胜利街、南大街的牌子上,应该明确表明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胜利街、南大街原址。
安庆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条古街同时呈现三个名的现象的确欠妥。5月6日至6月15日,桐城市地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已公开征集桐城市城区道路名。与以往不一样,届时将根据征集情况和相关程序,力求地名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能反映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同时尊重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