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业设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教育回归本真,助力“双减”行稳致远。
高效课堂
铸魂赋能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落实“双减”政策,课堂是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好、学足,使教学质量提升走上快车道,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而课堂教学成色如何,教师是关键。
学校以“两课两研一工程”——即青年教师视导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师本教研和生本教研、“青蓝”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型”教师队伍。“我们认为教师的培养要铸魂、赋能,不仅要培养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更要培养一支‘精业’的智慧型师资队伍,努力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校长曹敬芝表示。“智慧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力求教学环节生动高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言行温馨大方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希望、作业布置有效有度以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
学校依托教科研专家和专业培训队伍开展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强化教学实践,实行分层次渐进式课堂教学研修模式,根据新教师、成熟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引导教师站稳课堂,教有所长,为教师赋能。如今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轻负、高效、精准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已成为主流……教师为学而教,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优质高效在课堂真实地发生,一大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成长,李莹莹、刘建新、周丹、孙新颖、孙全银、马晓晓、夏乔伊、吴优、夏丹丹等老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奖,他们也理所当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美教师”。
“花式”作业
减量提质 形成多元评价机制
实施“双减”以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积极探索,在作业管理方面“推陈出新”。
让作业减时控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学校紧盯作业量与质,催发“双减”的持续力。
各科老师充分挖掘作业的育人功能,把布置作业转变为设计作业,把低效作业转变为高效作业,把重复作业转变为精准作业,把应付作业转变为自主作业。学校的创新作业层出不穷,手抄报、演讲比赛、话剧、小漫画、小论文……作业形式花样百出。
“七年级培养历史兴趣,画历史画报,撰写历史小剧本;八年级注重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开始举办历史话剧表演了;九年级则让学生写小论文等强化历史概念。”历史组刘中兰老师介绍道。据了解,该校八年级学生自编自演的历史话剧《航程》还获得了合肥市第十二届中小学文化艺术戏剧专场一等奖。
在合肥市首届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中,合肥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成绩斐然,6个作业设计方案获得合肥市一等奖,其中三个作业设计作品被推荐参加省赛。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图让作业管理模式更科学、更有质量。”副校长何钧说。“花式作业”让学生们乐于学、愿意学、善于学,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
精彩课后
特色社团 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面对新要求,强化新举措。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依托和整合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1+X”课后服务体系。其中“1”为基础课程的课业辅导,培优提高;X”为学科特色课程,个性发展。
具体推进中,学校充分发掘教师智慧潜能,利用教师经验特长、兴趣爱好,并招募有资质的志愿者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组建课后延时服务辅导教师队伍。学校目前已经开设机器人社、灯谜社、健美操、手球、经典诵读、辩论赛、诗词大赛等多项社团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X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自从课堂更高效后,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除了学校的机器人社,我还报了街舞社团。”八(13)班学生王梓丞表示,自小学习机器人编程的他没想到八年级还能参加机器人实操课。2021年他代表学校参加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举拿下综合技能组冠军。
“其实,‘双减’目的与我们的办学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希望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让兴趣培养与未来职业发展挂钩。”校长曹敬芝说。目前,合肥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已成功申报《“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路径研究》的课题,力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可持续性发展。
如同校长曹敬芝说的那样,教育是为了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今后,合肥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会继续追随教育本心,以育人为宗旨,立足学生长远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文亮李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