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是合肥市体育传统学校、全国手球传统学校,学校坚持“一品多元”体育发展模式,以“拥抱体育·出彩人生”为体育理念,构建“大体育”格局,积极探索体育与德智美劳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体质,锤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让学生拥抱体育、享受乐趣、终身受益。
构建体系,实现“课堂+实践+联赛”一体化
为实现体育育人,蚌埠路第四小学制定实施了《体教融合育人行动项目实施计划》,构建了“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体育路径,用“三平台”对学生体育实现了全覆盖,回答了“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训练、竞赛”六字要求落地的现实问题。
学校建立“2+1+1”体育课程模式,即每周2节常规体育课,指向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的达成;第一个“1”,每周一节手球课程,培育学校手球特色,促进手球普及率100%;第二个“1”,每周一节技巧课,发展学生体育兴趣和培养体育技能技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教学”和“健康知识”目标达成。
同时,学校大课间还设置了跑操、手球操、广播体操,桌面操以及课后服务期间的体育社团活动,每年举行健康走(长途拉练)活动,实现“训练”和“基本运动技能”目标达成。
此外,学校还构筑“多元化全员性”体育联赛平台。学校实施“班级-年级-校级”阶梯式选拔模式,打造“日日有训练、周周有比赛、月月有争章、年年有联赛”格局,实现了“人人参与、个个出彩”。以校队训练、校内联赛、校际联赛、校外比赛为主,因材施教、分级教学、以赛促练,实现“竞赛”和“专项运动技能”目标达成。
五育互融,实现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据了解,学校将体育和德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才能,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着力点,开展了“学习女排精神做最好的自己”观影活动;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助力北京冬奥会,承办了安徽省旱地轮滑比赛,向学生传递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体育精神。
学校还将体育运动和智育相融合,启迪智慧,促进优良习惯养成。如每月开展体育争章活动,通过体能和技能技巧两项测试,综合评估,进行“三章兑换”活动。每半年举行综合性的手球嘉年华活动、手球联赛、象棋联赛、轮滑比赛、社团+等活动,挖掘手球文化,调动学生学习手球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在比赛中用智慧、讲策略、增团结。
同时,将体育与劳动教育的相融合,以收集整理、搬运清洁、维修养护、赛事组织等活动的开展,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开展学社会实践、小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东篱园”劳动基地建设与维护,“盆景园”种植与养护,进一步践行体育精神,将体育运动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在劳动中传承体育精神,弘扬劳动光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将体育与美育相融合,探索品格教育模式。学校依托“2+1+1”的特色体育课程,统筹体育课、大课间、社团活动等,开设多种体育学科社团包括手球、轮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开发手球课桌操、手球大课间操等学生参与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体育的技术美、形态美、悬念美、人文美,来塑造心灵美。
另外,学校将体育与文化相融合,开展各类活动,彰显体育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和共建意识。如:校园体育文化布置、开展校园体育节、校园春季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同时在探索五育融合上,积极实践“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在“三教合一”上推广体育,将体育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区,充分挖掘体育元素,搭建共育平台,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成效明显,实现学生快乐成长亦出彩
据介绍,学校手球队2019~2021年(21年因疫情未举办手球省级以上比赛),在省级以上手球比赛中共计获得一、二等奖7次,其中1次全国亚军,4个省级第一名(2019年7月获得全国手球比赛亚军,2019年8月、2020年11月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小学生手球联赛冠军,2020年1月获安徽省手球锦标赛暨全国U系列比赛选拔赛第一名,2020年10月获安徽省手球锦标赛女子甲组第一名),同时为合肥市队输送20多名专业运动员。在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获得7金1银2铜,截至目前,在特奥省级以上获得奖牌152枚。同时在象棋省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在2019~2021年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次。
今后,蚌埠路第四小学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学在瑶海活力教育”十大行动,持续深入推动体教融合,引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本领,积极打造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体育运动方式。王翔李荣荣朱庆玲运动方式。王翔李荣荣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