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育新小学,孩子们可以是课堂上的主人;课后,他们还可以是拥有多项技艺的小能手,他们不仅能在学科节、读书节上秀知识,还会在艺术节上秀体操、秀专利、秀巧手、秀厨艺……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据了解,自“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后,合肥市育新小学一直坚持让教育回归本真,尊重孩子发展的天性,改变育人环境和模式。重建课堂生态,打造高效课堂,搭建快乐校园,让教育成果平等面向每一个人,让教育过程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让教育效能深度助力每一个人。
重建课堂生态 让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对育人功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合肥市育新小学一直以来,引导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课堂上从关注怎么教到研究怎么学,教会学生学习。帮助教师重新构建课堂生态,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让课程体系体现育人元素,让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学校依托教科研专家和专业培训队伍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及学科专题研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校还开展“单元整体备课”集体教研,提高教师整体上课水平和课堂质量。
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老师把落实课程标准作为衡量课堂质量的依据,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落地。在育新的语文课堂上,课前三分钟,每个学生都可以是个自信十足的“演讲家”。课堂40分钟,随着老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据庐阳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育新小学语文教师程艳丽介绍,育新小学在六年级开始进行语文“习课堂”实验,老师作为引导者、启发者和参与者,真正让课堂做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在育新小学的各学科课堂上,孩子们都学习得快乐而自主。课堂上学生大胆发言,敢想敢说,俨然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英语课上,学生可以选择喜爱的动画或人物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情境,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上,数学小游戏让学生们发现原来数学如此有趣。美术课堂上,一会儿变个小魔术,一会儿玩个游戏,在生趣和乐趣中让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创造美。音乐课上,老师还带领学生自编动作,载歌载舞,让快乐的旋律感染着每一个人。科学课上,学生们不仅可以观看科普动画,还能动手实验,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校为构建育新体育特色的课堂教学,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体育文化和教学条件,创建了“小星星”体操特色课程。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打造出统一“单一技能+组合练习+比赛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也将课堂上教过和学过的体操内容项目、项基本运动技能及个性化内容,作为大课间主要练习内容,让大课间也成为课堂的延伸。另外,学校还将该体操项目打造成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广泛开展学校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努力实现人人有项目的新格局。
作业精耕细作 让每个学生个性可自由舒展
据介绍,在“双减”政策落实的第一学期结束后,合肥市育新小学特开展了对话“双减”学生座谈会活动。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表示,“双减”之后学校作业量明显减少,作业更加有意思,有创意,很多作业在课后托管时间就可以完成了。四(7)班马梓峻同学开心地说道:“在托管班中可以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放学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为了落实“双减”提质,合肥市育新小学对作业进行“深研”,针对学生的作业设计和布置,上下齐动,多措并举,共研共践,放飞学生的身心,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宏观调控、总量控制,破解作业规范难题。此外,学校还“量体裁衣”设计分层作业,挖掘课本与生活,与学科融合,设计内容丰富的综合性作业。同时,学校开展学科特色活动,在观察、操作、实验、想象与应用中,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同样鼓励教师改变评价机制,用语言评价、星级评价、创意评价、多元个性的作业评价方式等,关注学生情感与能力的成长,鼓励个性化发展,旨在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近日,合肥市育新小学开展了学科特色作业的展示。一到六年级的各科特色作业被精心贴在了特制的展板上,整齐地摆放在文化广场上,色彩斑斓又精彩纷呈,吸引了学生们驻足观看,为育新校园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线。
语文板块兼顾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同时还呈现了浓浓的语文味,有的作业甚至采用了跨学科教学,将诗词朗诵、音乐、绘画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板块充满奇思妙想,英语小报特色作业让英语知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科学则以“种植凤仙花和特色单元总结”为主题,让学生探究学习,对生命的延续有更多、更深刻的认知。美术特色作业分类繁多,鼓励学生大胆绘画。
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展现了育新教师们潜心研究“双减”政策,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创新。同时这些实践性强的学科特色作业,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巩固知识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整理提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了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内生动力。
丰富育人课程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落实‘双减’是为了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弥补学生的发展不足,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姚庆校长高屋建瓴地提出。在育新小学,精挑细选、精心筹备的课后服务在校园全面铺开。每日放学时的“叮铃铃”,即开启了热火朝天的“5+2”课后生活。同样学校个性化课程种类丰富,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实践课程创意无限,让学生人人找到自己的智能强项,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课后服务托管班里,各年龄段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教务处副主任张家和表示,低年级学生会有手工、绘画等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阅读等等。同样,学校还开设62门社团课程和个性化课程。其中,依托少年宫,学校开设有灯谜、剪纸、科学微电影、科幻画、科技小制作等28门课程。“双减”之后,学校引进校外机构资源进校开设个性化课程,以体育、科技、书画、艺术为主,包括篮球、足球、花样跳绳、水彩画等34门课程,与少年宫普惠课程形成有效互补。该项举措有效保证人人有平台,个个有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双减’之下,学生的培养还要依靠丰富的校园生活,为此学校还要打开思维,与学科融合,充分保障学生的美育、体育、德育等等。”校长姚庆认为。基于此,学校为学生打造了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
合肥市育新小学举行了2021年“小星星”体操课程展示暨首届全员运动会。学校首届全员运动会根据各年级体操课程进展情况设置了人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项目,打破了传统运动会极少数人参与的模式,创新了运动形式,增添了比赛趣味性。
日前,在合肥市育新小学开展“喜迎二十大,‘艺’起创未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数学组在一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开展了“数学小商店,玩转元角分”爱心义卖和“魔尺变变变”主题活动。
一年级孩子们在教室里摆起了摊位。一会儿大声吆喝招揽走过路过的“小顾客”,一会儿忙活着收钱、找钱,场面一时间好不热闹。四年级同学们利用课间时间勤学苦练,一个个快速转动手中的魔尺,一会儿变成长方形,一会儿变成三角形和球,还可以变成小鸭子、小马,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探究能力。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2022年校园文化艺术节之科技周活动,精心设计“观看科普动画——蓝色海洋的奥秘”“科幻画作品征集和展示”和“科学魔幻秀互动展示”系列活动,点燃学生的科技梦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另外,学校也实现家庭、社会同频共振,携手育人。基于学校心灵教育办学特色,育新小学依托设立在校内的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以亲子沙龙、亲子讲座等形式,向家长讲授教育和心理知识,缓解焦虑。该校的家校共育经验,也获得了合肥市德育创新实验工作案例一等奖。
在这样的校园里,学生是快乐的,可以尽情地享受课堂和校园生活。这样的学校,也深受家长的喜欢和信任,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口碑。今后,合肥市育新小学将会继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李荣荣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