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还是一个只有8个班级260名学生的“小学校”,如今已经成长为23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两年前还是学生家长将信将疑的“新学校”,两年后已经成为家长们交口称赞的“好学校”。这所快速“长大”的学校就是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作为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的新拓展校区,与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本部同一法人代表,依托本部的优质教学资源,一脉相承,拥有同样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始终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一直秉承着本部的办学理念——“润泽生命,自然成长”,并在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兴校之路。
强根铸魂 夯实特色教育根基,让教学有思想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受到好的教育的权利,因此提升我们教师自身能力尤为重要,师资力量强大,教育资源雄厚是关键。”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副校长、南校区执行校长王丽说。经过两年多倾力打造,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拥有了一支极具人格魅力的师资团队,他们以其良好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新校址办学,一切都是新的,有挑战有难度,但是这群年轻教师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向上,甘心付出,获得各界的认可。”王丽说。
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有着清晰的发展路径,教师们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道德观念、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的获取新知的方法、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这些优秀品质与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关系孩子们一生的发展。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秉承本部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本校学生自身特点开展现代化教育,将学生的可塑性发挥到极致。学校坚持开展“升旗仪式”“班级风采展”“行为示范小标兵评选”“校园文化艺术节”“红领巾广播”等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展示自己才艺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集体荣誉感,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优良学风。
学生家长王先生说:“我家孩子在转学到这里之前,令我很头疼,孩子在转学后的变化非常大,现在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求知欲增强了,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自理能力也增强了不少。”王丽介绍说,目前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转学生,“转”过来是信任,“传”出来是口碑,这也是南区快速发展的原因。王丽总结说:因为这里的老师更认真负责,与家长沟通更频繁,更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特长,更善于引导激励孩子。
通明善教 站上优质教育前沿让教学有底气
作为一个新校区,肩负着家长的重托、社会各界的期待。面对复杂而特殊的教师构成,迅速打造一直通明善教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学校“聚焦教师素养,优化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改革,追求高品质办学”的思路,通过开展“常态化教师公开课”、“主题研讨课”“新课标研读”等活动,让老师们很快融入新校区,适应新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并在一次次的经验分享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老师们的富于创新、无私奉献下,全校实现了课堂教学趣味、效率、智慧一体化。老师们上课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们接受度更高,学得更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
家校共育建立家校沟通桥梁,让教学有方法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始终坚持家校共育的理念,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老师每月都会组织家访,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时候,也会通过线上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近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
“访”出来的信任。针对有着特殊情况的学生,学校老师更加注重对该类学生的家访。“这些孩子比其他学生更需要关爱。”一位老师对记者说道,“我们通过上门家访,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难处,手把手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并为家长送上关心,设身处地为孩子与家长着想,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老师也将更留心这些学生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些老师们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家长随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们认真负责和真诚的品质打动了家长,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聊”出来的和谐。学校老师积极搭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扩展沟通交流的渠道。每次学校放学的时候,王校长身影就会在校门口的家长队伍里。“我也是偶然发现,在放学接孩子的家长队伍里可以听到这些家长之间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帮助我们改进工作。”王校长对记者说:“有的家长并不知道我是谁,以为我也是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而与我聊天,其实这样更好,我更能得出他们对老师最真实的评价。”除此之外,王校长还发现家长也时常会与保安聊天,询问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了解关于老师的事情。“保安貌似成为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传声筒。”王校长笑着说。
通过在校门口与家长的交谈,王校长了解到学生和老师最真实的情况,并将这些评价及时反馈给老师,与老师沟通,最后老师通过了解到家长的心声,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教学越来越有方法,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校内外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严守防线 确保校园安全有序,让教学有保障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一直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为保障校园安全,南校区要求每个班主任时时刻刻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每周召开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要求每天的值班教师对校园环境安全及所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且规定学校后勤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消除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和谐、融洽的工作学习氛围。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致力于做到让各方放心,让学生们安安心心去上学,安安全全把家回。
今年年初开学,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副局长吴家良来到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进行指导工作,对于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的校园安全工作予以肯定。
教育创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学有魅力
一直以来,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坚持走创新之路,通过一系列探索研究,走出了一条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学新路。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锻炼每个孩子,培养其承担建设班集体的责任意识,学校每个班级都设立角色多样的班干部,坚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善于引导,因材施教。由于学校转学生较多,学生层次不同,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老师坚持全员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启蒙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兴趣展开学习,体会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送”出来的肯定。在班级教学中,老师会制定奖励机制,对进步学生进行奖励。“我们学习很多老师会自掏腰包给学生送礼物,真的很让人感动,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样精神很难能可贵。”王校长告诉记者,“很多家长也会因为老师这样的行为而感动,因此更加肯定我们的老师和学校的工作。”
该校四年级一个班全是转学生,老师有这样的规定:每月邀请表现好的学生、成绩进步的学生去家中做客。一位曾经受邀去老师家长做客的学生向记者描述到自己去老师家中做客的心情,“当时我是因为表现非常好被老师邀请去家里做客,那时的心情是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引来了同班好多同学的羡慕。”该学生告诉记者,“我很喜欢现在的这所学校,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虽然刚转到新校时候不适应,但老师的关心让我很快消除了这种不适感。”
学生家长赵女士说:“因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说老师请她到家吃饭,我还以为孩子说谎。现在发现孩子变化很大进步很快,问她原因,孩子说老师这样重视我,我必须变优秀才能不辜负老师期望。我们都很庆幸孩子能够遇到这样温暖负责任的老师。”
王丽说,孩子的这种兴奋感和荣誉感更加可以促进班级的凝聚力,转化成进步的动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孩子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使得老师上课教更轻松,孩子上课学得愉悦,真正做到了教师有功力、课堂有活力、学生有能力,达成了高品质教学追求。
德育为先 始终坚持正确育人让教学有追求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的德育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内容。通过“礼仪教育正行为、美化环境造氛围、德育实践增活力”等途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释放个性,展示才华,放飞梦想,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弘扬雷锋精神,南校区组织学生参加了烟墩街道竹园社区携手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组织的“学雷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孩子们不怕脏不怕累,在草地上、树丛中弯腰捡垃圾,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垃圾分类的意识、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激励着孩子们一雷锋为榜样,奉献社会、爱党爱国,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类似在活动,在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数不胜数。
如今,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的学生们生活独立、学习主动、言行有度、兴趣广泛、素质全面。王丽开心的说,南校区学校发展的背后,是以本部为坚强后盾,也是本部“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的拓展和延申,是“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的智慧,是所有老师共同的付出。未来,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南校区一定会更加朝气蓬勃地发展得越来越好。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