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记者体验飞越巢湖




  6月22日一早,停放在合肥特巡警支队的警用直升机振翅欲飞。自2012年合肥警方组建警务航空大队以来,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昨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与飞行员一起穿越巢湖,俯瞰日新月异的合肥,体验空中巡查,途中还遭遇了惊险的楼宇乱流。
  【起飞前】各种保障检测一样不能少
  上午8点30分,在合肥特巡警支队4楼会议室,飞行准备会正在召开,执飞机型为AC311。该机于2017年3月加入警航大队,最大起飞重量2.2吨,除去正副驾驶员,最多可搭乘4人。
  “今天云多,云层低,某航线暂时不飞,市区飞行注意云高和周围障碍物。”指挥员提醒当天的管制区域。“上午适航,高温天气不做长时间悬停。”机务提醒此次飞行中,需要检测光电吊舱的性能。“今天风有点大,我们会注意安全飞行。”机长宣腾亮说完,机务、飞行、指挥、保障人员迅速进入岗位。
  警航副大队长范成政告诉记者,四个中队每个岗位都有标准,机务负责飞机维护维修检查,保障则管油管电和场道清理等,与地面沟通协调、全程“在线”指挥的则是指挥员。“你看,他在检测油品,不能有杂质和沉淀。”范成政说,飞机发动机是涡轮轴式,对油品要求很高。飞行前进行严格检测后,油料也要进行留存,“类似食品留样”。
  此时,供电保障已同步进行。“启动的一瞬间,需要较大的电压。”范成政解释道,飞机备有电瓶,但一般不使用,“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会提供紧急供电。”
  【巡航中】夏季飞行舱内犹如蒸桑拿
  经过前期申请报备,当天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登上直升机,将与飞行员一起进行空中巡查训练任务。机组为两名飞行员、一名任务员,飞行时长两个小时。穿好飞行制服、戴上墨镜,3人登机,开始做起飞前准备。任务员示意记者戴上耳麦,扣好安全带。9点左右,随着螺旋桨高速转动,发动机轰鸣声响起。随着“可以起飞”的指令下达,直升机腾空而起。
  “高度200,速度90,开始锁定车牌。”三名机组人员沟通调整着速度和高度,进行空中巡查。
  坐在舱内的记者,伸手仿佛能摸到云层,俯瞰浩渺的巢湖,湖面泛着金光。穿越巢湖后,飞机按照飞行计划,前往市区重点部位巡逻。南北一号高架车流不息,火车站、步行街等区域秩序井然。
  兴奋之情减退,记者感受到了明显的晒和热。坐在记者身边的任务员,脸上的汗一直往下淌。”今天还好,有时候下了飞机,衣服能拧出来水。”任务员递给记者一瓶水,降降温。此时,记者的衣服已经湿透。
  大概两小时后,飞机返航并成功降落。地面工作人员已就位,“要对发动机运行情况、各系统运转状况进行航后检查。”范成政随即问记者:“热吧?”他告诉记者,机舱内没有空调,对飞行员来说,夏季飞行就像蒸桑拿,“室外温度35℃,舱内则有四、五十度。”
  “目前我们上午下午各飞行两个小时,主要是训练。”范成政说,根据公安部和上级相关规定要求,每个飞行员一年最低飞60个小时。“飞行员是全程目视飞行,精力要非常集中,很累。”
  【说飞行】无人机和风筝是棘手问题
  飞行是一项辛苦活,更是技术活。“今天整体很顺利,完成了对巢湖水域巡查和市区重点部位的巡逻。”宣腾亮告诉记者,如果发现突发或异常情况,视频和图片可以通过机上设备传到后台的指挥中心,作为数据和资料反馈至有关部门。据介绍,这次飞行中间曾遇到了楼宇乱流,突然影响了飞行高度,“好在及时调整飞行姿态,保障了飞行安全。”
  “城市区域障碍物高,楼宇乱流会影响飞行,执行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范成政表示,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除了要全神贯注操纵好飞机、执行好飞行任务外,还需要处置好空中突发情况。
  此外,无人机和风筝也是日常飞行中常见的棘手问题。“曾经有一架无人机擦着机身飞过,还是八个爪的大个头。”宣腾亮回忆了当时惊险一幕。“还有风筝线,如果缠到或撞到尾桨,会造成飞机打转,很危险。”
  【十年来】不断拓展使用场景和途径
  据了解,警航大队目前拥有4名飞行员、两架直升机,分别是AC311和直九。十年来,警航大队以实战实训引领队伍效能建设,着力提升空地一体作战能力。截至今年5月底,警航大队飞行5335架次2010余小时,申报20个临时起降点,实现合肥主城区、四县一市中心区域、绕城高速公路巡查覆盖与临时起降。
  与此同时,立体化实战效能也有效提升,执行任务飞行386架次277小时,圆满完成世界制造业大会、合肥马拉松等重要安保任务50余架次,参加汛情观察、防汛救援等14架次。2020年,我们参与了巢湖流域汛期抢险救灾任务,直接救援和引导救援群众14人。”范成政介绍道。
  “我们也在尝试拓展警用直升机的使用场景和途径。”范成政表示,目前警航大队与交警、消防、医院等不同警种和单位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高速公路联合巡查,开展跨区域运送特战队员、医院楼顶平台起降实战演练28架次;积极参加长三角区域警用航空一体化建设,推动形成区域联动警航协作体系。
  记者了解到,2021年3月,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显示,全国40支警航队全年共飞行8506.81小时,其中训练飞行6627.63小时,任务飞行1879.18小时。从各项飞行训练指标来看,独立组训单位较好的有10家,合肥在列。
  “警用直升机是一个空中平台,可执行各类任务。”范成政告诉记者,未来计划立足警务执法,进一步拓展警用直升机服务政务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建设美丽合肥发挥作用。
  朱永跃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