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高考喜报”屡禁不止,关键要严肃追责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每到高考发榜之际,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高考状元,各种炒作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地方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的考生成绩的做法,对炒作高考状元釜底抽薪。(6月27日《北京日报》)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年年要求不炒作高考状元,也采取了不公布排名前20的考生成绩的做法,但有关高考状元、高考录取率的炒作仍然是沸沸扬扬。若想禁绝炒作“高考状元”,关键在于要对炒作的相关学校、媒体、培训机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遏制“高考状元”炒作之风。“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各校招生工作做出明确规定,明确提出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严禁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学生”等,此外,也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禁令,学校、培训机构等虽然有所收敛,但也涌现了许多变通规避的招数,譬如以学霸、最高分、第一名、高分天团等名义进行宣传。面对如此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的病态炒作,如何加以根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抓住学生、家长、社会对于教育的焦虑,对于应试教育的迷信,通过大肆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喜报”来提高自己的形象,抢占优质师资、优质生源以及教育经费。教育部与各地政府应出台奖惩分明的政策来应对这种唯分数论英雄的社会乱象。对于发布“高考喜报”的学校只简单采取“一删了之”的做法,没有严厉的处罚,只会助长学校变相传播高考成绩的行为。
  因此,教育等部门应下力气整治炒作“高考状元”,一旦发现严肃处理,严厉问责。对顶风违纪大肆炒作高考成绩的学校做严肃处理,公办学校取消其“示范单位”的称号,私立学校减少招生指标,给予学校校长党纪或政务警告处分,取消校长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资格,对于监管不力的地方教育局通报批评。对于炒作“高考状元”的媒体、自媒体,一经发现,采取罚款、取缔等严厉措施。如此做法,方能从根上制止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的行为。□王珍丽许蕾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