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温鑫老师
师者如水 随物赋形 以生为本 因人而异


  有一条路,是老师陪伴学生回家的路,沟通了家校,温暖了学子;有一种榜样,是老师笔耕不辍,六年不间断为杂志写专栏,感染了学生,促使语文素养显著提升;有一个微信公号,以老师姓名为名,记录学子成长中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教学感悟,让彼此的了解增加深度……这位老师是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的温鑫老师,2006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便进入学校成为一名语文教师。2015年,他来到四十五中芙蓉分校,因教学能力突出、班级管理优秀,先后被评为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合肥经开区
  以德化人 对待学子“温而厉”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如此评价孔子。在温鑫看来,这个标准也很贴合现在的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可能更需要一位宽容且坚持原则的老师。宽容的老师,会更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换一个角度和心态,能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与此同时,宽容为师则更要坚持教育的原则,注重学生习惯、关注学生心理,以身作则,积极引导。
  以前,温老师班里有一位性格偏暴躁的学生,“课堂上,他特别容易跟老师发生冲突;课下,他与同学之间也是小摩擦不断。”温鑫分析道,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由童年向青春期过渡,他们情绪容易波动,不过更有可塑性。针对这位同学,他先充分给予这位同学宣泄的途径,等学生情绪稳定之后,再耐心开导,用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帮助他排解种种不良情绪。
  “这个学生很有才华,后来一路考进重点大学、名校研究生”,他成长中每重要的一步,都会跟温老师分享,将温老师视作“贵人”。比起“贵人”,温鑫更愿意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倾听、理解、包容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排解那个特殊时间段的不良情绪,助力他们成功逐梦。
  严而有度,宽而有序。对待学子宽容的同时,温鑫也会不断地跟学生强调,班级共同制定下来的规章制度是必须要遵守的。每一届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后,温鑫都会带着学生一直设计班徽、班级口号,制定班规班训。此外,他还会每个月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传统文化、青春与梦想……随着时间节点的不同,会制定不同的主题。班会课上,不仅温老师讲,学生也可以深度参与,主持、讨论、情景剧演绎……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仅学习了知识,在思想道德方面也进行了良好的熏陶。
  以身作则 打磨教学“动兼静”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先得是一位成功的学科老师”,在温鑫看来,“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你的专业知识能让学生信服、佩服,以致达到一种“崇拜”,那么你的育人就会更容易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学习中,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阅读,可以打开学生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同时还可以修养身心。温鑫老师平时会和学生共读经典,尤其是一些励志、思想性很纯正的作品。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会推荐《论语》《大学》等作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采访中,传统作品中的文言佳句,温老师信手拈来。“中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很多智慧,我希望这些智慧能让这个时代的孩子扎根于心”。
  此外,他也会让学生读名人传记、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以及历史书籍。通过安静地阅读,沉淀内心,孩子们的思想得以熏陶,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之后,温老师还会在班里举行读书分享会,分享阅读心得体会。“阅读之后要重视分享,这样思想之间有碰撞,能进一步启迪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据温鑫介绍,有时分享会上,学生还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进来,制作PPT、剪辑视频等,“这样,教会孩子的同时,也在推动书香家庭的建设”。
  如果说广泛的阅读是吸收知识,那么,写作便是倾吐自己的思考,不仅能丰厚文化底蕴,好的写作还能提升成就感。温鑫老师开设了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微信公号“温鑫老师”。公号上记录了自己的教育杂感,并分享学生的佳作以及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刚开始训练写作的时候,孩子们写得还不太好,经过不断练习、交流,他们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在温老师看来,写作是生命的展现,是一种自我思想教育。
  为了更好地示范引领学子专注写作,从2016年9月1日起,温鑫每个月都会给省级刊物《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你好,古文君”专栏撰写文稿,用今天的视角解读古代典籍、诗歌,至今已超过6万字。
  以爱为源 坚持家访“勤且暖”
  “全员家访”一直是四十五中芙蓉分校的办学特色。每个学期,班里学生温鑫都要家访一遍。过去的一个寒假,班上四十多个学生,温老师家访时一个都没有落下,“从去年12月1日到1月20日,基本上,每个工作日放学后都会跟一个同学回家”,他把这次家访的主题叫做“陪孩子回家”。
  温老师表示,和学生一起放学,“跟孩子在路上闲谈,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学生不会那么紧张,便于深入交流”。到了学生家,温鑫老师会先看看孩子的学习的环境,并相应地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让家长营造一个共学、共读的家庭氛围”。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温老师家访时也会现身说法地告诉家长,如何关注孩子,跟孩子要交流什么,了解孩子在学校遇到哪些问题、哪些困惑。
  “孩子被温柔以待,才能释放更多的阳光和爱,才能更好地抗御外界的风雨”。家访时,如果遇到性格暴躁的家长,温鑫老师则会适当地给予干预与指导,让孩子得到家庭应有能量和支持。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的家庭环境也不一样。家访对于温老师而言,意义还在于换个环境跟孩子聊学习细聊成长聊兴趣爱好,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孩子。“老师就要像水一样,随物赋形”,在温鑫老师看来,教育是要因人而异的,在了解的基础上,才好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育人成效。
  面对2021级新生,温鑫的角色是多样的,有时是老班,有时是“老父”,有时是老友……他会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语言,观察他们的言行。“最终,谁教育了谁,还真说不准”,温鑫说,成年人总会有点自以为是,“我们可以保留长者的尊严,同时要放下心中的姿态,多揣摩孩子语言的含义,少进行定论式的判断”。这样,师生之间或者可以保持一种长久且和谐的关系,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植入自己的一些育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