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合肥中院发布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别信网络“魔法”当心人财两空
  6月30日,合肥中院发布了近几年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涉及养老、投资、网游、交友等多个领域,犯罪手段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梳理了几起典型案例,揭露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
  案例1“成功商人”诱骗老年人买理财
  2018年6月起,被告人骆某某根据魏某某(另案处理)的安排,在安徽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假扮成功商人,以发展酒店旅游和养老项目为借口,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推介会、组织免费旅游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年化率为20%的养老理财产品。他谎称自己拥有常州市竺山湖小镇度假酒店、常州市九州宾馆、南通如皋江海印象酒店的股权,以股权为担保,吸引老年人投资,进行集资诈骗。
  2018年11月,被告人赵某某、骆某某在魏某某的安排下,召开发布会,对外宣称赵某某入股安徽某公司6000万元,营造安徽某公司实力增强的假象,继续扩大集资诈骗规模。2019年1月,安徽某公司资金链断裂,造成集资参与人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包河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骆某某、赵某某帮助他人以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依法判处骆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赵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分析】本案是一起利用“养老理财”对老年人实施集资诈骗的典型案例。犯罪分子通过组织聚餐、免费旅游等方式,获取老年人的好感和信任,再以高额回报为诱惑,诱骗购买虚假的养老理财产品,进行集资诈骗。
  案例2“游戏托”哄骗小伙玩游戏充值
  2019年初至2020年7月,被告人鲁某某、黄某某等20人组成诈骗犯罪团伙,在大型正规网络游戏中将自己包装成年轻女性,寻找想要谈恋爱的年轻男性作为作案目标。团伙按照统一话术与被害人进行聊天,诱导被害人下载一款名叫“傲天风华录”的游戏,并以谈恋爱、承诺返还充值款等为诱饵,欺骗被害人在游戏内充值,然后与游戏公司进行利润对半分成,诈骗被害人财物共计77余万元。
  包河法院、合肥中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鲁某某、黄某某等20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网络游戏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分别依法判处十年至四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分析】本案是一起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游戏托”诈骗的典型案例。犯罪分子在大型正规网络游戏中扮演年轻异性角色,以话术取得被害人信任,诱导被害人下载其他游戏软件,并不断诱骗被害人在游戏内充值,诈骗被害人钱款,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一作案方式目前在网络上较为常见。
  案例3“感情魔法师”搞迷信活动骗钱
  被告人韩某某虚构自己是“感情魔法师”,可以通过“魔法仪式”化解感情危机,并制作虚假的客户反馈信息,利用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对外发布广告,通过发展助理、招募代理等方式组织“引流”,诱骗客户消费封建迷信项目。2020年10月至11月,被害人万某某、谢某某等人在个人感情受挫期间,通过网络浏览到韩某某等人发布的广告信息后添加韩某某等人的微信,受对方微信朋友圈中客户反馈信息的诱导,陷入在韩某某处做“魔法仪式”可以挽回前男友感情、与前男友复合的错误认识。之后在韩某某等人的推荐下,被害人消费“通灵”“点蜡烛”“斩桃花”“请狐仙”等封建迷信项目,被诈骗共计5万余元。
  巢湖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韩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电信网络封建迷信诈骗,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韩某某具有坦白、自愿认罪认罚、退还全部赃款、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法定、酌定量刑情节,结合社区矫正评估意见,以诈骗罪判处韩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分析】本案是一起利用电信网络实施封建迷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算命、看相、魔法仪式、占卜等封建迷信江湖骗术,在电信网络时代依旧大有市场。犯罪分子利用当前许多年轻人热衷的“塔罗牌”“占星师”等网络占卜活动,在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发布广告,虚构“感情魔法师”“感情占星师”等身份,趁被害人感情受挫不理性之机,诱使被害人陷入做“魔法仪式”可以解决感情危机的错误认识,进而消费“点蜡烛”“斩桃花”等封建迷信项目实施诈骗,手段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
  案例4冒充班主任,进QQ群骗家长钱财
  2019年11月7日,黎某甲(未满16周岁)通过手机搜索加入合肥六中(南区)高二某班级QQ群,被告人黎某紧接着加入该群。黎某甲将其QQ头像和名称伪装成班主任曹老师,并以曹老师名义在QQ群里发了一条交费信息及收款二维码,谎称要收取每名学生428元资料费。黎某随即以该班一位学生家长的身份,在群内发了一张缴费成功的截图,向群内家长谎称自己已缴费,引诱其他家长扫码缴费,后群内有20名学生家长扫码支付共计8560元。
  庐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黎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骗取他人财物8560元,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
  【分析】本案是一起利用电信网络冒充班主任诈骗学生家长钱财的典型案例。该类诈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方式获取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并加入,利用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以及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冒充老师发布虚假缴费信息及收款二维码进行诈骗。相关家长不仅钱财受到损失,还有可能引发家长和教育机构之间的矛盾。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