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谭艳芳: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
  一身浅棕色粗布工作服,一头利索的短发,从人们身边走过,身上总是带着淡淡的药材味道,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公司的饮片生产车间,谭艳芳是这里的“定盘星”。从领料、用料、切洗、干燥,产品的每个生产过程她都要监督记录,避免因疏漏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报价。作为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17年来,谭艳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发明了新的药材蒸煮、切制加工方法,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解决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性难题,推进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近年来,她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安徽省第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近日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此外,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正创新,保证出入库准确率96%以上
  手拿检测机,对着中药包装二维码一一扫描,各药材的身份标识以及入库情况立马出现。7月8日,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公司的饮片仓库车间里,谭艳芳和同事正在核对仓库里中药饮片的入库信息。
  随着科技为中药材赋能,二维码追溯系统等也运用到了实践中,作为公司的统计员,谭艳芳通过扫描可以直接录入、核对中药材种植、加工、检测、配送、物流、销售等各环节的关键信息,也更好地管理和了解药材的加工过程。
  自从做了饮片生产车间的统计员,每天早上7点半,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公司的饮片生产车间里,谭艳芳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领料、用料、切洗、干燥,每个环节都要亲自监督指导,直到产品包装入库,谭艳芳才会放松下来。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金钥匙”,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7年前刚到单位的时候,谭艳芳就一直泡在仓库里。为了在工作中做得更好,谭艳芳通过自学取得了统计员初级资格证,并获得助理统计员资格。她还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统计效率和准确度。
  在工作中,她建立了产品成品流量台账,每天定时认真核算生产入库量、发出量和库存量,由于控制措施得当,及时通知和调整各个环节出现的差错,十多年来,从她刚进厂年产量4000多吨到现在的年产量24000多吨,都能保证出入库准确率达96%以上。
  不仅如此,她还敢于大胆进行创新,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发明了新的药材蒸煮、切制加工方法,产品出成率3%,为企业创造利润300多万元。
  协和成药业财务经理吴心峰最能体会谭艳芳的用心。由于公司业务量的增加,其工作量也在不断加大。为了公司的每批订单都能顺利地发出,谭艳芳自愿在公司加班加点地完成工作,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不断的摸索和钻研,她手把手地教刚上岗的统计员,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帮助其他统计员快速成长。
  担当作为,带动大批农户实现致富梦
  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2009年,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亩。从基地建立之初,公司就委派谭艳芳负责基地建设、日常管理等工作。由于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涉及千家万户,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她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
  “那时候土地流转刚实施不久,村民们有顾虑是正常的。”谭艳芳说,为打消农民顾虑,她一个村一个村地去向村干部和村民宣传,讲解土地流转对促进药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号召农民积极参与。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企业顺利与农民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土地流转过来后,她又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户如何选种、育种,如何施用无公害肥料、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和科学采收、加工,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生物农药、防病虫害管理技术培训,发放GAP资料和SOP操作规程资料。
  “她工作很认真的,一有空就骑着电瓶车下乡,哪里的地什么情况,她心里都有一本账。”亳州市十八里镇十八里社区的种植户刘俊清打心眼里认可谭艳芳,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他回想起,当时村民们对新生事物不了解,谭艳芳也一直耐心劝说和讲解。刘俊清说,谭艳芳很体恤这些种植户,这里老年人居多,眼下天气炎热了,她总会叮嘱大家在早晨天气凉快的时候干,下午天热就要休息。“她还经常自己掏钱买西瓜来慰问大家。”
  在进行规范化种植的同时,谭艳芳还积极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专家、教授联系开展技术合作,解决药材分根繁殖、病虫害防治和产业化生产等关键性难题。“只有药材好,药才能好。我们从种苗和农药化肥使用上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来把握白芍质量。”谭艳芳介绍,依托企业的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实现了企业产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在种植基地职工张学友看来,谭艳芳像个“旋转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她每个星期都组织我们开会,技术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价格也得到了提高。”如今,采取“基地+企业+农户”方式引导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示范区,已经吸引了50多家企业入驻,也带动了大批农户致富。“在我们基地打工的都是周边农户,每人打工年收入有1万多元,生活比以前强太多了。”谭艳芳说。
  锐意进取,投身公益事业谱新篇
  “把厂里的事,当家里的事去对待。”是谭艳芳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谭艳芳也始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党员、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除了督促自己做到最好,谭艳芳也是同事们口中的热心人,工作之余还想着如何帮助同事一起进步。
  她积极参与制定了《车间现场管理考核细则》《车间安全网络机构》,直接起草并协同车间领导制定了《装包、装车人员工作细则》,既减轻了车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使车间管理制度化。“我作为一位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行,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来干好我的每件工作。”谭艳芳说。
  从车间到社会公共事务,谭艳芳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与初心。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参与公司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放弃春节假期,年初二就迅速赶赴到生产一线,与员工一起奋战在最前沿,加班加点生产新冠肺炎预防方(湖北省卫健委发布的2号方),生产的产品迅速送到抗疫一线,有力支持了政府、医疗部门的抗疫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她更牵头捐赠价值200多万元的抗疫2号方,通过亳州红十字会先后向武汉等灾区捐赠医用N95口罩、活性炭口罩、韩国3M防护服、一次性医用手套、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护目镜、医用隔离服等数批次,共计53多万元。
  对工作的全情投入,让她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读书,但孩子也很理解妈妈。疫情防控期间,谭艳芳带领还在上大学的儿子,参与了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十八里社区及劝返点捐赠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方便面、牛奶、奶茶等物资。
  仅2019年至2020年,谭艳芳就通过帮扶十八里镇佟营村和蒋李村两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顺利脱贫。截止到2021年,总计帮扶贫困户16余户实现脱贫。
  谭艳芳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将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党的事业,时刻注重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始终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始终热爱自己的公司,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知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流的业绩和无私的奉献为公司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童茁野杨睿鑫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摄影报道